3 陵縣路農副產品市場
相比之下,陵縣路農副產品市場的面積最小,里面的業戶也不過幾十戶。因拆遷原因,這里只是進行了簡單改造,盡管如此,也讓這里的業戶滿足。進門第一家蔬菜業戶韋芹告訴記者:“我在這干了6年了,以前市場環境確實不好,地面坑坑洼洼,最怕下雨天,上面的頂棚嘩嘩漏雨,我們只能在頭上再搭一層油紙。改造用了半個月時間,現在頭頂不漏了,地下好走了,門口的簾子換了新的也擋風了。更重要的是,以前一到冬天怕凍菜,各種大棉被蓋得嚴嚴實實的,現在真的好多了。”
盡管改造力度不大,但這種變化也讓青島市“菜籃子”工程農貿市場社會監督員王梅有所感觸:“改造之后這里大有改觀,以前業戶少,現在業戶多了,而且來的老百姓也多了。”
◎相關鏈接 60處市場完成公益性改革
為提升農貿市場建設標準化水平,改善市民購物環境,2015年4月份,市、區兩級財政繼續按照1:1比例、按標準以投資入股的方式,支持市區15處標準化公益性農貿市場的新建改造。
這15處新建改造的農貿市場分別是:市南區分別改造團島農貿市場和金麥園農貿市場;市北區新建4處農貿市場,分別是祝福家生鮮市場、家家樂農貿市場、時時鮮農貿市場、鼎城小區農貿市場,改造1處益欣生鮮綜合市場;李滄區新建兩處農貿市場,分別是曲哥莊農貿市場、李滄新村農貿市場,再改造劉家下河農貿市場和興山路農貿市場兩處農貿市場;城陽區新建1處青島合眾民生農貿市場;青西新區新建兩處農貿市場博美商城農貿市場、嘉陵江路農貿市場,再改造1處膠南商城農貿市場。
其實,新建改造農貿市場的事已經進行了3年。2012年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我市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意見》,加強農貿市場的標準化建設和公益性改革。從2012年起,市政府每年便將15處新建改造標準化農貿市場列入市辦實事民生項目重點推進。到2015年年底,累計完成60處農貿市場的標準化建設改造和公益性改革。
文/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宮巖
圖/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吳璟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