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團島農貿市場
改造后:能用銀聯閃付
想買新鮮的海鮮去哪?團島啊!想在一個地方買到所有想買的東西,去哪?還是團島。這不是廣告,作為全市最大的零售農貿市場,相信很多人都見過這個場面:小攤一個挨著一個,有的直接在地上鋪塊布擺上自己的產品,特有逛集市的老感覺。但逛一圈下來也夠累人的,因為水果蔬菜攤位不挨著,而是自由散布。不過現在好了,改造之后的團島農貿市場完全靠顏色來辨認。不僅如此,他們還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刷POS機銀聯閃付。
記者近日也來到團島農貿市場,看看這改造好的市場是不是真的好。從大門進去,正對著的就是綜合區和百貨區,跟著橘紅色的“熟食區”標識牌一拐彎,先是生肉區,緊接著是各種熟食區,一家挨著一家,沒有浪費一點區域。從這種葷腥世界中走出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諾大的綠色蔬菜水果區。再繼續往前走,一道簾子隔成兩個區域,藍色標牌下,就是大名鼎鼎的海鮮區了……
團島農貿市場總經理辛興介紹:“市場占地面積1.1萬平米,營業面積8000多平米,里面有400多業戶。我們從2015年6月22日啟動改造到10月30日結束,歷經4個月時間。其中8月份之前邊營業,之后市場閉門2個月繼續改造。”這樣的力度下,才有了現在的農貿市場。“我們在區域上進行了最大程度的劃分,有綜合區、百貨區、生肉區、熟食區、干海產品區、水果區、熟菜區、糧油區和水產品區。而為了讓消費者都能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整個市場選擇了橘紅色、藍色和綠色三個主題色。根據顏色和隨處可見的標識,能節省很多時間 。”
重新鋪地面、設置排水溝,環境衛生進行了深層次改造。不僅如此,改造之后的團島農貿市場順應時代發展,在全市率先引進了刷POS機銀聯閃付,每個攤位都有一臺POS機。辛興說:“下一步在結算方式上我們還會繼續跟進,比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也會跟上。”
當然,團島農貿市場最大的變化還在于,此前它是著名的早市,現在它正向著全天候服務的方向發展。讓周邊居民或者喜歡來團島的人,不管什么時間過來都能買到新鮮的產品。
業主:改造了,攤位租賃費也沒高
重新改造,環境好了,產品價格會不會也跟著調上去?不用多問,光看滿市場提著大袋小袋的消費者就能知道答案。業主張春麗的話進一步印證了這種現象:“現在賣水果的集中在一塊,賣菜賣肉的集中在一塊,增加競爭了,價格比之前更便宜了。”
張春麗靠著自己經營的“有機圣女果專賣店”在團島農貿市場干了8年時間,“我們家的有機圣女果是自產自銷的,質量有保障,價格也相對便宜,比如有的水果攤的有機圣女果17元/2斤,而我一直賣15元/2斤。”
同樣,和她緊挨著的“老徐精品水果”業戶龍素珍也有這種感受,她指著頭上的價格牌:“價格都寫在上面呢 ,大家一看就知道,真便宜了。”在每一個水果攤上方都懸掛著這個團島農貿市場商品價格公示牌,業戶每天早上在整理完菜品后,就要馬上把當天的水果價格一一列出來。有人問,可以好幾天更新一次嗎?當然不行,有隨時來抽查的工作人員,況且,公示牌上的價格與實際價格不符或者與別的水果攤的價格相差太大,會讓業戶自己失掉誠信。這種方式不僅方便了消費者,還能讓業戶之間互相監督。
據了解,改造后的團島農貿市場做到責任到人,在每個區域都安排了專門的負責人。比如水果區域內有管理負責人、消防安全負責人、用電安全負責人和環境衛生負責人,更方便業戶們的各種需求。
張春麗說出了業戶們的心聲:“以前刮風下雨靠太陽傘,天一冷就得馬上裹上大棉襖,看現在這環境,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我們穿一件小襖就能舒舒服服地做生意。還有,攤位租賃費也沒有提高,這才是最關鍵的。”[編輯:光影]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