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教育”品牌擦亮 學有優教讓夢想走進現實

2018-07-02 09:33:33
來源:青島日報
責任編輯:可可

原標題:青島教育,“學有優教”讓夢想走進現實

多年來,青島始終把教育工作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群眾的教育獲得感顯著增強,市域內義務教育校際均衡水平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居于排名首位;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先后承擔12項國家級試點任務,簡政放權等19項成果在全國推廣,成為山東省唯一一個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走在全國前列,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三度落戶青島;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唯一與教育部簽署“一帶一路”教育合作備忘錄的城市。

“青島教育”的品牌正在不斷擦亮,“學有優教”已不再是夢想。

優質教育,讓城鄉孩子共享

蔡元培說,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教育,關系著每一個家庭的未來,關系著國家的未來,如何讓每一個孩子享有更優質更公平的教育,如何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未來競爭力的人才,這是教育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高大上的信息化課堂、功能豐富的活動教室、人工草坪的足球場……這不是城區學校的“專屬”,而是越來越多鄉村學校的“標配”。“近些年,各級財政對農村教育投入非常大,學校設施設備更新升級非常快,我們的辦學條件不比城里小學差。”58歲的冷增彬在膠州市洋河小學任教40年了,作為農村教育巨大發展變化的親歷者,他的語氣中充滿自豪感。

膠州市洋河小學的變化,正是青島大力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

2017年,青島將統籌推進市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納入全市教育發展重點戰略目標,明確提出實施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一體化建設、推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一體化發展、推進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一體化投入等十項舉措,計劃到2020年基本實現市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實現從縣域均衡向市域均衡、從促進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從外延均衡向內涵均衡的新跨越。

為推進“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的轉變,青島不斷加大教育資源投入。“我們一家人可以說是眼瞅著這個學校一點點建起來的。”家住李滄區青山路的鄭先生說起新建的青山路小學,掩不住喜悅。今年秋季學期,這所小學將正式啟用,招收一年級新生,成為周邊學齡兒童夢想開始的地方。近年來,青島統籌考慮城鎮化進程加快和二孩政策實施等因素,加大城鄉居住區配套學校建設工作。自2012年以來,全市已新建、改擴建中小學800余所,今年將開工建設中小學30所納入市辦實事。

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實現優質教育供給的前提。2017年,青島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比例分別達到32%和21.1%,骨干教師交流比例達到32.3%。其中市南區校長交流輪崗比例更是達到72.5%,骨干教師交流比例達到92.1%。著力于教師強教,青島制定新時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重點加強師德師風、鄉村教師隊伍、名師名校長隊伍建設。為強化培訓力度,今年1月1日起,青島實施教師培訓學分應用規定,培訓學分與職稱評聘、校長考評等掛鉤。為健全教師培訓體系,今年青島全面推行教師個性化培訓,通過第三方平臺引進優質培訓機構100個,為教師“量身定制”培訓課程不少于200門。

智慧互聯,助力未來人才成長

教育信息化,是助推教育現代化的強大動力,也是通往“未來課堂”、培養未來創新人才的必經之路。在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膠州市洋河小學與青島大學路小學的空中同步課堂連線,兩地師生同上一堂課,實時進行交流與互動。同步課堂穿越了時間和空間,把校外名師資源“請進來”,為鄉村學生打開了更廣闊的天地。

2015年11月,青島市政府印發《青島市“互聯網+教育”行動計劃(2016-2018年)》,近年來先后投入10億多元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2017年,全市幼兒園均實現光纖入園,并完成相關信息化設備配備工作;2018年,全市中小學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

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匯聚與共享,青島于2016年建成教育數字資源開發中心,匯聚覆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和中職教育的優質微課資源和優課資源;2018年,針對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對資源的不同需求,整合共享1000門優質網絡課程及配套資源。同時,青島扎實開展同步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建設,形成有效的優質資源共享機制。

為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的優化與升級,青島還試點并推廣智能機器人、可穿戴設備、3D模擬、游戲化學習等教育創新手段融合于教育教學當中,支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化學習方式;中小學均實施以3D打印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創新教育,提高“三創”教育實效性;全市所有中小學基本建成智慧校園,85%的中小學實現電子書包、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教學應用的實踐探索,職業教育學校仿真實訓室等智能化設施覆蓋率達60%以上。青島還實施農村薄弱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計劃,從2016年到2018年,每年支持100所農村薄弱學校加強信息化建設及應用。

如今,教育信息化助推構建的“智慧互聯、優質均衡”的教育現代化格局正在形成,青島正向著建成全國教育信息化示范區的目標不斷邁進。

面向世界,推動國際化人才培養

“全球化”時代,各國教育者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評估學生面向未來發展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以便他們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環境。青島是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第一批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被定位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面向世界”是青島與生俱來的開放傳統,推進教育國際化,青島一直在行動。

目前,青島市中小學校與國外締結友好學校近300個,人員互訪交流頻繁,校際交流形式從單一的校園參觀、座談交流擴展到文化體驗、課堂體驗、家庭寄宿、網絡課堂等深層次互動。普通高中共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近20個,重點引進國外較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國外課程和師資力量,培養國際化人才,助推教育改革。在青島九中,英語、日語、韓語、西班牙語、德語、法語、阿拉伯語等7門外語供學生選擇,該校先后與日本、加拿大、美國合作舉辦3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初步建成了英語必修課、6個語種的第二外語選修課程、中西方文化選修課、加拿大BC省高中核心課程、美國高中榮譽課程、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紐博分校學分課程等多元化大外語課程體系。

在職教領域,中外職業教育“3+4”銜接、國外專業課程包引進、國際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等多類型合作模式,推動了職業教育標準、模式與國際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銜接,培養了一批國際化技能人才。早在1991年,青島市教育局與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合作在平度職教中心開展中德職教“雙元制”項目,20多年來建立起電工、汽修等50余個實訓車間和華德汽車維修培訓中心等10個實訓基地。2014年4月,經國家教育部、德國教研部批準,中德(青島)職教合作示范基地啟動運行,鼓勵和支持首批10個項目工作站與德國相關機構就質量管理體系、專業師資、通用職業資格證書等項目開展交流與合作。山東省輕工工程學校、黃島區職業教育中心與德國焊接學會(DVS)開展合作,共同建立國際焊接指導教師、國際焊工培訓基地,培養取得國際焊工指導教師30多人,為中車四方、威奧軌道等企業培訓國際焊工1800多人。

在駐青高校,中外合作辦學不斷深入。自1995年起,青島科技大學與德國帕德博恩大學聯合成立“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納入中德兩國政府間合作項目。2017年,兩校牽頭簽署合作協議,共建中國青島高校聯盟與德國北威州高校聯盟中德合作中心,推動合作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發展。此外,青島科技大學與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橡膠谷集團在泰國共建“中泰橡膠學院”,是山東省高校首個在境外設立的辦學機構,為探索“高校+企業+政府”走出去提供了“青島范例”。

2017年,市政府與教育部簽署《開展“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國際合作備忘錄》,全面加強與教育部的合作。今年5月20日,由山東大學、青島大學等10所國內高校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共同倡議建設的全球首個“一帶一路”標準化教育與研究大學聯盟成立。5月22日,中國海洋大學代表團訪問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兩校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此外,海大還積極拓展與東盟國家海洋和水產學科優勢科教機構的合作,先后與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東盟國家10余所科教機構建立合作。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