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考高中 拿到資格后只拼語數外
新中考方案實施后,學生們如何考試?不同科目捆綁組合有哪些優勢?各等級所占比例有多少?不同組合等級考試錄取時如何使用?昨天,針對新中考方案,早報記者專門采訪了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篩選梳理了家長和考生關心的11個問題。
問題一:為什么要進行中考招生改革?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改革錄取計分科目的構成,從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選擇部分科目作為錄取計分科目,除語文、數學、外語科目外,根據文理兼顧、負擔適度的原則,確定其他具體科目及數量,防止群體性偏科和加重學生負擔。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實行多元評價、全等級錄取或“語、數、英分數+等級”錄取。
現實原因中,隨著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有必要對初中招生制度做出相應調整,以便更好地做好初高中教育教學的銜接貫通;另一方面,我市現行的中考實行分數制與等級制并行的普通高中錄取方式,以分數制參與普通高中錄取的科目共有8科。雖然現行中考政策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但是由于分數制科目偏多,造成初中學生課業負擔較重,分分計較問題突出,初二年級地理和生物學科尤為明顯,客觀上需要深化中考改革。
問題二:招生政策主要變化有哪些?
新中考方案,一是部分學科實行組合式評價。把初三的物理、化學、歷史、道德與法治、體育與健康五科作為第一組合,把初二的地理、生物兩科作為第二組合,以組合為單位劃分等級。以組合內單科分數之和作為組合總分,再根據組合總分劃分等級。
二是強調基礎學科。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要求,語文、數學、英語三科作為基礎學科,在普通高中錄取中比重加大。
問題三:怎樣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是此次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新方案中中考計分科目大幅度減少,由現行的8科調整到改革后的3科,其他學科學習壓力相對緩解;將初二地理、生物兩科捆綁組合評價,初三物理、化學、歷史、道德與法治、體育與健康5科捆綁組合評價,以組合為單位進行評價、劃等,不再區分單個學科;擴大A、B等級比例,A等級所占比例由目前的10%擴大到改革后的15%,B等級所占比例由目前的20%擴大到改革后的30%;改革中考命題,逐步取消各學科考試說明,防止命題模式化。
問題四:學科組合式評價有哪些優勢?
現行中考是以每個學科為單位劃分等級,導致學生各科平均用力,分分計較,每科必爭A。我市中考改革實行學科捆綁組合式評價,尊重了學生特長愛好,與高考改革接軌。以地理和生物為例,將兩科捆綁作為一個組合,按照兩科總分劃分等級,學生地理成績不理想,可以通過生物成績彌補;生物成績不理想,可以通過地理成績彌補。實行組合式評價后,不再給單個學科劃分等級了。呈現給學生的只有兩個學科組合等級,即第一組合等級和第二組合等級。
問題五:A、B、C、D等級所占比例分別是多少?
改革后,第一組合和第二組合均劃分為A、B、C、D4個等級,各等級所在比例分別為15%、30%、30%和25%,也就是說四個等級比為15:30:30:25。該數據是利用我市2017年中考數據進行測算,符合我市普通高中錄取要求。
問題六:新方案實施后,普高自招如何錄取?
第一組合和第二組合均作為普通高中錄取的資格使用。第一組合達到C及以上等級的考生(75%以上考生能夠取得C等級)有資格參加公辦普通高中錄取,達到B及以上等級的考生 (45%以上考生能夠取得B等級)有資格參加優質公辦普通高中錄取。這里優質高中是指第一、第二志愿完成招生計劃的公辦普通高中學校。
第二組合達到C及以上等級的考生有資格參加公辦普通高中錄取。普通高中自主招生,不再將第二組合等級作為自招的限制性條件,也就是說生物和地理組合等級不再是自招的限制性條件。按照市教育局在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文件中發布的政策要求,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考生,參加普通高中錄取時,其第二組合等級應達到C及以上等級。
問題七:為什么強化道德與法治考試?
教育部要求中考招生改革在全開全學、全科開考、保障基本質量的基礎上,根據“夯實基礎、文理兼顧、負擔適度、穩妥推進”的要求,確定錄取科目。明確要求將道德與法治科目納入錄取科目。強化道德與法治考試,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措施,也與新高考改革接軌。新高考除統考語文、數學、英語以外,學生還要從物理、化學、歷史、道德與法治、地理、生物6科中選擇3個優勢科目參加高考。初中階段為學生打好基礎后,有利于學生初中高中銜接。
問題八:指標生政策有變化嗎?
據市教育局介紹,指標生政策保持穩定,與現行方案基本一致。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初中畢業生人數,將指標生名額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學校。普通高中錄取統招生時,以初中學校為單位,將該校第一志愿報考各優質普通高中學校普通班且第一組合達到B及以上等級、第二組合達到C及以上等級的考生,按照3科總分從高到低排序,根據指標生名額分別確定指標生人選。
3科總分相同考生擇優辦法參照新高考改革有關規定,以當年招生文件為準。被確定為指標生的考生,3科總分加15分后參加統招生錄取。
問題九:為什么推進綜合高中招生?
設立綜合高中的目的是為了打破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壁壘,探索高中階段育人規律,為學生提供多元發展平臺。綜合高中既設置普通高中課程,又設置職業教育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相關課程完成高中學業,高中畢業后可以參加普通類或職業類升學考試,也可以直接就業。綜合高中錄取的學生在高一年級期末進行分流,學生可以繼續參加校內普通高中課程的學習,也可以參加校內職業教育課程的學習,還可以申請參加校外職業教育課程的學習。
問題十:為什么從去年入學的初一學生開始?
教育部 《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教基二〔2016〕4號)要求,本次中考改革從2017年入學的初一學生開始實施。從2017年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山東省實行新的高考制度,新高考將帶來高中教學的深刻變化。盡快推進中考招生改革,有利于初中高中教育的有機銜接,為學生適應新高考打好基礎。
問題十一:本次改革有哪些創新?
改革主要有兩大創新,一是實行學科捆綁組合式評價。現行中考是以每個學科為單位劃分等級,導致學生各科分分計較,每科必爭A。我市中考改革實行學科捆綁組合式評價,尊重了學生特長愛好,與高考政策接軌。兩個組合等級決定報考公辦普通高中和優質公辦普通高中資格,有資格后再比較語數英三科總分。
二是對不同發展潛質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學生第一組合和第二組合達到C等級有資格報考公辦普通高中,第一組合達到B等級并且第二組合達到C等級有資格報考優質公辦普通高中學校。
本版撰稿 記者 臧旭平 王世鋒 見習記者 吳玥琛 任曉霞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