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閃辭族”調查:一線城市最普遍 90后是主力軍

2016-08-15 09:38:11
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可可

一線城市最普遍,90后是主力軍。“閃辭”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薪資福利偏低”、“個人發展空間不夠”和 “想改變職業和行業”。

2016年高校畢業季,7月落下帷幕,應屆畢業生進入職場已有月余。入職不到兩月就辭職、一年換幾份工作、工作不順說走就走——無論出于何種原因,近年來職場頻繁跳槽被網友稱作“閃辭族”的群體,越來越突出。據麥可思研究院在北京發布的《就業藍皮書: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有38%的2015屆大學畢業生,在工作半年內離職。

數據顯示,來自“211”院校的離職率為22%,非 “211”本科院校33%,高職高專院校45%,近九成離職者是主動辭職。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獲悉,“新生代”高離職率群體,90后是“閃辭”的主力軍,其中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尤為普遍。準職場新人究竟為何頻頻跳槽?“閃辭”又會給自己和用人單位帶來哪些影響?對此,羊城晚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案例1 難以忍受見習期當“保安”

8月12日,經反復思考后,一向謹小慎微的90后盧振江最后還是追隨絕大部分新同事,向公司遞交了辭呈報告。這距離他入職深圳某電腦公司,還不到兩個月。盧振江辭職前的見習崗位是“崗亭保安”,月薪不到3000元,這讓他精神上倍感受挫:“不是我不能吃苦,是真忍受不下去了!”

盧振江告訴記者,2015年年底,頗具知名度的深圳某電腦公司來到學校做校園招聘。公司校招時他應聘簽約的崗位是A,類似于區域銷售代理職位,簽就業協議的時候還確認過一次。但到了入職簽約時,他被告知要重新定崗,接著他又聽老職員說公司已經在撤A崗位的人,根本不需要A崗位新人。

讓盧振江無法接受的是,公司具體待遇也與校招時所承諾的差距很大。入職后,他才知道要有一個重新定崗的過程,跟招進來的是什么崗沒關系,而人力資源說這個過程需要大約3-6個月的工廠實習培訓。直至離職解約前,盧振江自稱下過流水線,洗過車間地板,拔過雜草。而他聽其他人說,有人會被安排去當保安,每天工作12小時,還要上夜班。

到了7月下旬,盧振江正式接到通知擔任保安。“我覺得剛出來,熟悉下整個公司的崗位、業務,這沒有問題。但是要讓我去當保安,真接受不了。”在這段輪崗見習期里,盧振江見到同時招聘進集團的100多人大學生,陸續有40多人離職,心中很不是滋味。“這相當于是集體離職了,人心惶惶的。”

盧振江告訴記者,到了8月初工作滿一個月,他詢問人力資源的工作人員自己基礎工資有多少,對方回答得含含糊糊。人力方面說不論本科、碩士都是2030元/月。過后再詢問,回答說是按照宣講會承諾的基礎工資。為什么人力資源部門,連工資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能確定?盧振江心里窩了一肚子火。

一周之后,公司內部新入職的大學生開始盛傳,集團大規模招聘100多名畢業生,是為拿招聘人數去“騙取”深圳對公司的政策性“補貼”。虛虛實實的小道消息,加速了員工的流失。記者按照盧振江提供的線索向深圳相關部門求證,未能證明屬實。到了8月12日,盧振江告訴記者,入職的100余名大學畢業生,剩下不到20人,出現了“集體離職”潮。

案例2 “閃辭”進京為找更大平臺

2015年7月大學畢業的湖北姑娘任婷婷,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閃辭族”。去年夏天,畢業于財會專業的她,先在武漢一家私企找了份負責財務的工作。然而,入職不到五個月,她毅然決定辭職,到北京做一名“京漂”。北京的高房價眾所周知,但可能要面臨高昂的生活成本,也沒能阻擋她去北京的熱情。

談及辭職,任婷婷表示,武漢屬于典型的二線城市,工資不高、職業前景受限,還不是自己“閃辭”的主要原因,畢竟自己剛畢業還不指望能夠成為高級白領、領取高薪,但首份工作平臺不理想,讓自己想去改變。北京,正好提供了這種可能性。任婷婷稱,當時自己并不確信能否從事與所學專業對口的工作,但希望能有一個大一點的平臺。

2016春節過后,任婷婷如愿去到了北京。得力于北京一位大學同窗的介紹,她順利應聘了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財務科,負責進出賬核算。“當時簽的合同,每月工資8000元,感覺比武漢高了很多。但除去租房成本,算下來差不多。”即使如此,任婷婷仍滿心歡心,畢竟到北京算暫時扎穩了腳跟。

但就在今年4月,公司業務擴展后,每周的加班天數增多。相應的加班工資,在任婷婷看來少得可憐。“我跟老板談了下,加班工資就不說了,看能否提高基本工資。對方回答是,再等一年看。”周末回家思考了兩天后,任婷婷“友好”地向公司提交了辭職報告。公司沒有挽留,于是她辭掉了第二份工作。

今年5月份,任婷婷通過社會招聘,應聘到北京東城區一家地產公司,崗位仍然為財務工作。相對于前面兩份工作,任婷婷稱第三份工作除去開銷,剩下的結余跟第一份在武漢的基本持平。不過讓她很滿意的是,這家地產公司平臺好,又是在北京:“我覺得能看到自己在五年之內的上升空間,所以并不后悔來京當一名外人眼中的‘京漂’。”

案例3 帶有被迫意味的“閃辭”

除看重薪酬和平臺外,行業的變化與轉向,也是一支跳槽生力軍。今年7月底8月初,應屆生李蘭多次在朋友圈“求工作”。她并非剛剛開始求職,而是另一類型帶有被迫意味的“閃辭”。2015年12月,剛大學畢業的李蘭就和上海招商銀行簽訂了三方協議,并完成了為期兩個月的實習,認為這份工作已是板上釘釘。

直到7月27日,耐心等待入職的李蘭,突然被告知只有兩個選擇——“免費”解約,或是二次實習再次接受考核。而她,只是此次“招行批量約談勸退畢業生”事件中,受影響的近百名畢業生之一。雖然事件發酵后,招行將“勸退”解釋為“溝通不夠充分”,但對李蘭和她的小伙伴們來說,公司承諾已經很難取信于人。選擇離職,不得不為。

排除行業的特殊性,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屆本科生畢業3年內平均雇主數為兩個。再往前追溯,2011屆本科畢業生中,有38%的人畢業3年內僅為1個雇主工作過,8%的本科生畢業后有4個及以上雇主。也就是說,畢業兩年內,“癡心不改”的畢業生不到四成。記者調查獲悉,在互聯網時代的傳統媒體業,此現象也尤為明顯。

大多時候,大學畢業生被“炒魷魚”和主動離職,兩種情況皆有。而麥可思的數據顯示,在2014屆有離職行為的本科畢業生中,高達98%的比例擁有主動離職經歷。那么,求職者眼中吸引人的單位是怎樣的?在已離開深圳的盧振江看來,近期是相對能接受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同事關系。長期而言則需要單位有較為穩定的運轉模式,自己有可期望的進步和學習空間。

專家提點

一份工作至少三年才能了解其中樂趣

準職場新人的“閃辭”現象,近年在一線城市越來越突出。對此現象,褒貶不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院長馮喜良表示,90后頻繁跳槽凸顯了這一群體的特征,相比60后、70后、80后注重團隊精神,90后更注重個人發展需求,不僅更注重內心感受,而且更講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馮喜良稱除個人發展需求,社會變革也是90后頻繁跳槽背后的一個原因。當前中國經濟結構正調整升級,發展動力也在進行轉換,這也帶來了一些企業崗位的變化,并促進了年輕人來回更換工作;同時,他還表示90后頻繁跳槽,不僅不利于個人的長遠發展,也不利于企業人員穩定、常態化運轉。因此他建議90后切記不要盲目跳槽,一份工作至少要干三年,三年之后才能了解這份工作的樂趣,那時再考慮跳槽問題,才是慎重選擇。

90后的大學畢業生快速離職頻繁更換工作,不能單純歸結為物質原因或個人原因。這里面,也包括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來自麥可思研究院《就業藍皮書: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準職場人“閃辭”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薪資福利偏低”、“個人發展空間不夠”和“想改變職業和行業”。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