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提出構建通風廊道體系 提高大氣自凈能力

2018-04-24 07:33:03
來源:青島早報
責任編輯:亞麥

原標題:青島常態:青山綠水碧海藍天

昨天,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青島市城市環境總體規劃(2016-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構建“一灣、兩翼、八廊”通風廊道體系,暢通海陸風交換,控制廊道內的開發強度和建筑高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提高大氣自凈能力,讓人民群眾實現對“白天深呼吸,晚上數星星”良好生態環境的期盼。

【目標】

2020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5%

●《規劃》提出,到2020年,生態保護紅線得到嚴格管護,環境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5%,入海河流達標率53%。環境公共服務不斷完善,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和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

●到2030年,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大幅提升,環境質量主要指標根本好轉,PM2.5(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達到35微克/立方米,入海河流達標率100%。

●展望2035年,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蔚然成風,環境質量大幅提升,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成為常態,全面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解讀】

創新構建通風廊道體系

我市是全國第三批城市環境總體規劃編制的試點城市。 《規劃》在總結前兩批試點城市的編制經驗與不足基礎上,結合我市生態環境特點和“多規合一”的需求,取得創新性突破。目前我市《規劃》試點成果已經成功應用到南寧、濟南等國內其他城市。 《規劃》的創新和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結合污染源的分布、環境承載力稟賦等,劃定生態、大氣、水、土壤、噪聲、近岸海域六大環境空間分區方案,并分別制定分區管控措施。根據青島規劃用地建設方案和空氣流場特征,構建“一灣、兩翼、八廊”通風廊道體系,并提出控制廊道內的開發強度和建筑高度要求,可促進城市空氣循環,緩解島城夏季的“熱島效應”,減低冬季采暖期霧霾發生的頻率,提高大氣自凈能力。劃定總面積2836平方公里的生態空間,通過落實生態空間管控措施,可有效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生態脆弱區以及人居保障區,在此基礎上建立國土生態安全監測與監察體系、預測與預警體系和國土生態安全管控體系,為生態多樣性、脆弱生態系統和人居環境的保護提供保障。

青島市城市環境總體規劃摘要

●確定生態環境安全、環境資源承載、環境質量維護、環境公共服務四大領域的7個方面26項指標,其中10項為底線指標。

●劃定總面積2836平方公里的生態空間,占比25%。

●將全市劃分為大氣環境核心保護區、重點管控區、一般管控區三類大氣環境管控區。

●構建“流域—控制區—控制單元”三級管控體系,將全市43個流域劃分為220個控制單元,劃分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控制區、水源涵養控制區、城鎮生活控制區和農業面源控制區四類。

●構建“一灣、兩翼、八廊”通風廊道體系,“一灣”即膠州灣,保持膠州灣北岸大沽河河道、白沙河河道、紅島至棘洪灘水庫、前海一線經青銀高速至嶗山水庫西側四條通風廊道;“兩翼”即藍谷、西海岸新區,藍谷包括鰲山灣溫泉河和大任河入海口沿河道至河流上游、S215穿越嶗山段兩條通風廊道,西海岸新區包括靈山灣小珠山南麓至風河入海口,鐵山水庫沿鐵橛山東側至古鎮口和董家口兩條通風廊道。

●構建“河流、干渠、水庫”清水通道體系,其中飲用水源型清水通道包括25條河流,總長908公里;干渠包括引黃濟青、膠東調水兩條干渠,總長100公里;水庫包括35個,總庫容13億立方米。

●構建南部大珠山—小珠山—鐵橛山、東部嶗山、北部大澤山—天柱山之間的廊道作為一級生態廊道,依次構建二級生態廊道、一般廊道,形成縱貫南北的生態廊道體系。構建大沽河干流防洪堤壩外緣線外側200米,大沽河一級支流兩側50到100米,為母親河生態廊道。

●將全市49個海灣分為“三灣”、重點管控海灣和一般海灣三類;全市

120個海島分為特殊保護類、限制利用類和開發主導類三類;全域的海岸

線分為自然岸線、受損岸線和無序開發岸線三類。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亞麥]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