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小種子演繹遍地黃金 青島加速建設“國際種都”
糧安天下,種鑄基石。一粒小種子演繹出遍地金黃,意味著生命的延續,也意味著生生不息的繁榮永續。
國內外知名種業的引進、本土種企的提質增效、品種研發的不斷創新、安全性評價體系的建立、良種繁育基地的建設、促進種業發展政策的出臺……一系列快馬加鞭的行動加快了青島種業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步伐。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認為,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其中的關鍵。而要實現產業的持續興旺,種子則又至為重要。因此,我們提出打造‘國際種都’的目標,通過種子的研發和升級迭代,不斷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市農委主任由翠玉說。
種業創新:
儲備“國際種都”的核心資源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可以造福一個民族。
“青島的品種研發碩果累累,帶動優勢產業不斷升級。”由翠玉說,借助青島農業大學、山東省花生研究所、青島農科院雄厚的科研基礎和輻射帶動,青島在蔬菜、花生、小麥、玉米等研發上取得長足進步。
近年來,青島審定選育的品種(品系)有70余個。其中,青島農科院重點開展大白菜、黃瓜、番茄、甜(辣)椒、西甜瓜、食用南瓜、蘿卜等蔬菜作物常規技術育種研究,選育的抗根腫病大白菜、耐貯藏番茄、水果黃瓜、設施專用辣椒等品種走在全國前列。
青島種業培育的一批優勢品種在全國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青島國際種苗公司生產的“青研”“琴萌”牌大白菜種子,和豐種業生產的“義和” 牌大白菜種子,東茂蔬菜研究所生產的“膠蔬”牌大白菜種子等盛名遠揚,全市年產大白菜種子100萬公斤,占據全國大白菜種子十分之一的市場;由膠州種企培育的出口型羊角椒種子市場占全國份額近四分之一;青島金媽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設有中國首家黃瓜砧木研究中心,是中國“油亮型”黃瓜砧木的開創者與標準制定者。
“蔬菜種企的發展,帶動了青島大白菜、辣椒、黃瓜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具有青島特色、優勢明顯、競爭力強的優勢產業。”市種子站站長王軍強對此表示。
花生、小麥、玉米的品種同樣優勢明顯。全國唯一的花生研究所——山東省花生研究所育成的“花育”“花選”系列30余個,以其高產穩產、優質抗逆在生產上廣泛推廣應用。青島農業大學選育的“青麥6號”以平均畝產547.8公斤破鹽堿地小麥畝產紀錄,結束了在此類土壤條件下不能種植小麥的歷史。青豐公司選育的“青豐1號”“青農2號”小麥品種連續多年被省市確定為小麥良種補貼品種和小麥主導品種,全市每年推廣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保障了全市近三分之一小麥面積的供種。
雙輪驅動:
壯大“國際種都”的種企矩陣
企業強,種業則強。
青島大力實施“引進來”戰略,不斷壯大種企的矩陣力量。
記者從市農委了解到,青島先后引進山東登海種業、瑞士先正達、荷蘭瑞克斯旺、綠色硅谷、日本住化、山東華盛等7家國內外知名種子研發及產銷企業。其中,登海種業注冊資本1億元,計劃3-5年培育起種子行業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化種業公司。瑞士先正達在膠州投資建設的現代化種業加工中心,蔬菜種子加工技術世界領先。世界500強的日本住化合資成立的青島住豐世貿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首期投資160萬美元,以開展胡蘿卜種子丸粒化加工為主。荷蘭瑞克斯旺種業集團投資1600萬美元,建設種子研發中心、種苗組培中心等。
“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進入青島,改寫了青島沒有大型種子企業的歷史。”由翠玉介紹,青島種企布局更加全面,形成了小麥有青豐、玉米有登海、花生有華實,蔬菜有先正達、瑞克斯旺、綠色硅谷、國際種苗、金媽媽、和豐等知名企業的種業發展格局。
當然,在引進種企龍頭的同時,青島注重扶持本土企業做大做強,引導企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通過“雙輪驅動”振興青島的種業發展。
青島扶持有研發能力的種企和科研單位,完善基礎設施、提高研發手段、搭建科技平臺,如:青豐種子有限公司投入200萬元,建設儲存加工車間和購置種子加工流水線;青島金媽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入190萬元,建立國內首家黃瓜砧木研究中心;青島市農作物原種基地投入520萬元建立蔬菜連棟溫室;青島市農科院投入300萬元,建設種苗脫毒中心等。
“企業是種業發展壯大的核心載體。”市種子站副站長楊萍介紹,各級政府累計投入6050萬元,吸引農業教學科研單位投入4100萬元,撬動企業投入2.75億元。
據了解,目前青島擁有種子經營許可證企業達76家。在中國種子協會舉辦的“中國蔬菜種業信用骨干企業”評選中,青島膠研種苗研究所和青島和豐種業有限公司進入全國蔬菜種業15強,獲得“中國蔬菜種業信用骨干企業”稱號;6家種子企業被評為2A以上信用企業,其中,青島市東茂蔬菜研究所、青島國際種苗有限公司、青島金媽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被評為3A企業。由此,青島成為全國蔬菜種業實力最強和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
系統推進:
加快“國際種都”的體系建設
“國際種都”的打造是一個系統工程。
市委、市政府將現代種業定位為農業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突破口,《青島市現代農作物種業實施方案》就是推動糧經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手段。
根據《青島市現代農作物種業實施方案》,青島將利用5年時間建立一個聯盟、打造五大中心、培育十大企業、建立20萬畝高標準農作物良繁基地。
為此,青島種業從系統化建設“國際種都”出發,加快發展步伐。
——建設青島國際種都核心區,發揮蔬菜花卉種子產業園聚集效應。
青島全面構建現代種業產業體系,規劃在大沽河流域以具有傳統蔬菜產業優勢的即墨移風店鎮為中心,打造青島國際種都,建設青島(移風)國際蔬菜花卉種子產業園,充分發揮產業園的聚集效應。
——建設新型良種示范推廣體系,科學搭建選種用種平臺。
青島建立了以青島市農作物良種引育中心為中心、5個市區核心區為基礎的新型良種示范推廣體系,每年承擔農業部下達的200個農作物優良品種的引進和優質高產農作物品種的展示與示范任務,并率先在全國建立農作物新品種安全性統一評價示范體系。
——建設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全面提高供種保障能力。
以種子企業為依托,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加快建設。目前,全市已建成小麥良種繁育基地15萬畝,年生產小麥良種9000余萬公斤;花生良種繁育基地12萬畝左右,年生產花生良種4000余萬公斤;大白菜良種繁育基地1.2萬畝,年生產大白菜良種100余萬公斤。和豐、東茂、膠研等企業在全國20多個省市、地區建起良好的營銷網絡。
——建立種業聯盟,加強行業間的交流與合作。
今年5月,由市農委倡導,青島農業大學、山東省花生研究所、青島市農科院聯合發起,在43家骨干種子種苗企業支持下,共同成立“青島現代種業聯盟”。聯盟的成立,有利于深入推進科企合作,從根本上破解科研和生產“兩張皮”的難題。
——加強農作物種子質量監控,嚴把種子質量關。
質量是種子的生命。青島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嚴格按照《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規定,辦理企業生產經營許可,全市種子企業的種子加工技術人員、種子儲藏技術人員、種子檢驗人員400余人全部持證上崗。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青島深耕種業,碩果可期。到2020年,將建成10家農作物種業研發創新中心,培育一批適合現代農業生產需求的突破性農作物新品種,在小麥、玉米、花生、蔬菜、果茶、花卉和食用菌種業研發創新方面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建成標準化、規模化優勢作物良種繁育基地20萬畝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9%,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培育10家規模以上種業企業,重點企業每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達到6%以上,全面提高“育繁推”一體化水平;全市種子總銷售額達到10億元以上,主要農作物種子市域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建立健全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網絡、展示示范網絡、種子質量檢測體系和綜合信息網絡平臺,實現“互聯網+種業”融合發展。(記者 張華)
[編輯:三人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