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2月19日訊 振興實體經濟,工業和信息化是主體。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工業和信息化工作必須走在前列。在工業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青島高新區誕生了一位“智能工人”——青島海康物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研發的大數據應用及分析平臺,可用設備代替傳統工人全面監測分析大型機械狀態,成為大型設備的“體檢醫生”,避免壞了才修的尷尬狀態。在近日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青島賽區暨“千帆匯”第四屆青島市創新創業大賽行業賽中,公司獲得了初創企業二等獎的好成績,目前專利正在申請中。
總經理劉濤
核心團隊引領創新
大型機械是工業行業的關鍵設備,隨著現代設備日益大型化、復雜化、自動化和連續化,設備一旦發生故障,將給生產、質量以至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影響,同時為使大型設備保持正常運行狀態所花的維修費用,在企業經營費用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為了解決這一痛點,青島高新區的海康物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大踏步走上快車道。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從事智能制造、制造物聯產品研發及解決方案的專業公司。核心團隊由從業十年以上的項目經理、博士碩士組成,主營業務包括物聯網平臺系統研發及運營、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咨詢、工業物聯網設備研發等。
“智能工人”助力分析
總經理劉濤表示,公司開發了基于大數據的大型機械狀態監測與分析系統,具備數據采集、在線檢測、故障知識庫和數據存儲/云端備份功能模塊,為實施大數據分析提供工具平臺,預期實現能耗優化、機械故障預測、結構損傷分析、移動狀態分析、環境分析的系列業務應用,并為后續的系統擴展提供足夠的接口支持。通過系統的有效運行,實現降低故障率、降低能耗、提高服務效率和減少結構損耗,為運營效率的提升和優化提供有力支撐。
“設備在運行中所有的運行數據和業務數據都實時上傳到管控平臺,管理人員能夠看到設備運行的所有數據曲線,包括時間、電量、工作量、上次保養時間等等。”總經理劉濤舉例說明,管控平臺還將把這些數據上傳到大數據分析平臺,能根據大數據分析模型給出若干建議性結論,比如:機械裝備工作量如何優化能夠最大限度的節省能源消耗,最佳保養周期等等,這些建議將逐漸形成最優化的用戶指導方案。
“市面上其他做工業控制的平臺,只能做到狀態檢測這一層,沒有做到智能分析。”而智能分析無疑對于大型機械工作狀態的實時檢測、故障狀態的迅速響應、能源消耗的合理優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高新支持動力更足
談起落戶高新區,總經理劉濤表示,高新區加大創新力度,頻出雙創扶持政策,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聚焦高端新興產業培育,不斷壯大創新發展新動能,正好契合了公司發展需求。在高新區,國家級眾創空間數字家庭創客空間給予免費科研環境;同時提供技術支持、專家咨詢服務;經常舉辦創業大賽,企業可以接觸到導師大咖,獲得更多融資發展機會。海康物聯將與高新區一起,一步一個腳印,持續釋放創新驅動的“紅利”。
下一步,公司將同大型機械設備制造商及用戶聯合發展。制造商方面,彌補單一廠商的局限性,通過獲取設備運行中的實時在線數據對設備進行全因素數據分析,為設備制造商提供真實現場的數據反饋與建議,幫助廠商進一步看清設備使用過程中的制約因素相互關系,對設備的制造工藝、持續改進及管控預警系統進行智能優化升級;用戶方面,公司同汽車行業、機器人行業用戶接洽了前期的需求與調研工作,意在幫助企業通過可視化的平臺對設備運行進行管控、分析、預警,最大化的節省能源和成本。
信網全媒體記者 劉裕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