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今年年底初步建成市級智能停車平臺系統;道路停車泊位統一管理,打造智慧停車平臺……昨日下午,青島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組織召開了城市交通與停車問題研討會,17名公眾委員與市城鄉建設委、市交通運輸委、市規劃局、市公安交警支隊、六區城市管理部門以及市規劃院交通研究中心、市政空間開發集團城市物業管理公司相關代表一同座談,共同探討破解交通與停車難題。
【數據】
交通擁堵榜單下降10個位次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市機動車保有量急速增長,交通和停車問題凸顯,“行車難”“停車難”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對此,我市多方尋求破解之策,力求通過優化交通組織、加快路網建設、加強停車場建設管理、管控道路交通違法行為、鼓勵公共交通綠色出行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綜合施策,有效破解交通擁堵難題。
從近期效果看,交通及停車秩序總體趨勢向好。本月初,專業地圖和導航產品供應商高德公司基于大數據權威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顯示,青島高峰擁堵延時指數為1.808,即駕車出行的上班族要花費暢通情況下1.808倍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位列全國交通擁堵城市榜單第19位,比2015年下降了10個位次。在這個榜單中,杭州、青島、大連三市交通擁堵緩解最大。
措施
島城智能交通治堵效果凸顯
昨日下午,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主任閻冰首先介紹了我市機動車保有量的最新數據,截至2016年12月,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233.11萬余輛,其中,市南、市北、李滄三區機動車保有量為68.9萬余輛。面對道路交通大發展、人車流量增長迅猛、道路通行狀況日趨復雜的嚴峻形勢,近年來,我市公安交警部門做了大量調研和努力,在治堵工作中,通過智能交通系統視頻監控、云計算、交通流量智能分析,及時巡檢發現路阻警情,適時掌握全市交通擁堵指數,定期發布交通誘導信息,每天分析研判交通擁堵狀況,向基層大隊、中隊及時推送道路流量及擁堵指數報告,確保了路面勤務運行精準高效。
在此基礎上,建立常態化智能交通分析研判機制,準確掌握了市區150余條道路交通流量流向情況及規律特點,分析了臺東商圈和東部商圈及萊陽路、太平路等8個商業和旅游片區的交通狀況,對140余處路口交通擁堵原因進行了數據分析,制定了路口交通信號燈優化配時方案500余套,分析了60余處市民反映較為集中的擁堵地段的原因,為治堵工作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持。對全市179個路口進行了道路基礎設施微觀改造及優化,對27條道路調整了單行線設置,在7條主干道上設置了潮汐車道。對市區30個早晚高峰經常出現堵車現象的路口,實施“瓶頸溢出”控制。
措施
人行道亂停車“一家管”
對市民反映強烈的小區內停車難、行車難問題,努力推動實現“公安交警規劃且主導,街道辦事處實施并監督,社區居民自治和管理”的模式,通過單向交通組織、增加限時停車泊位等措施,對市區30余個居民小區實行了“交通微循環”,盤活了居民小區及周邊道路資源,有效緩解了小區內居民的“行車難”“停車難”問題。
嚴格治理亂停車,整頓停車和行車秩序。從2016年5月1日起,人行道亂停車管理執法責任由城管執法部門交由交警 “一家管”,市公安交警部門加大了巡查頻度和處罰力度,在交通擁堵區域和路段實施嚴管重罰,下大氣力治理車輛亂停亂放和違規占用公交專用車道行為,規范停車和行車秩序,保障道路通暢。市民普遍反映交警執法貼罰單比以前“勤了”,處罰“狠了”,管得“嚴了”。深度挖潛道路泊車資源,實施道路停車泊位應劃盡劃,合理施劃收費以及時段性免費道路停車泊位5.8萬個,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社會公共停車場停車泊位供給不足問題。加強了違規小紅車、三輪車治理,效果明顯。
措施
道路停車泊位統一管理
2016年下半年,市政府確定由市政空間開發集團實施全市道路停車泊位統一管理,整合原有道路泊車公司,解決服務不規范、收費不透明、收益不上繳、群眾意見大等突出問題,建設道路泊車智能平臺,進一步規范道路停車秩序。
市政空間開發集團成立了城市物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具體承擔道路停車泊位管理服務工作。當前,整合原有道路泊車公司工作正有序進行,道路停車泊位規范施劃和編號正逐路展開,泊車收費隊伍已組建并完成服務培訓,智能化平臺和智能化設施建設正在順利推進,今年上半年,我市道路泊車管理服務將會以全新面貌呈現給市民。
青島市政空間城市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寶臣介紹說,市政空間開發集團依托互聯網技術精心打造領先的智慧停車平臺,實行統一管理的道路停車泊位在施劃、運行、監控、收費等環節深度融合多種智能化手段。在建的智慧停車平臺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建設“智能停車樁”和埋設地磁感應設施;建設“智慧停車管理系統”,運用大數據分析實現車位版圖化,統一接入道路泊車各類信息,通過誘導屏、專業網站統一調控和合理利用;依托互聯網技術打造智慧停車平臺,實施電子計費,實現微信、支付寶、POS機等多種方式收費。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