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供銷社成銜接農戶與現代農業主渠道 農民增收

2017-12-31 08:50:15
來源:青島日報
責任編輯:乒乓

原標題:青島供銷:銜接農戶與現代農業的主渠道

一系列突破性的變革,直擊痛點、打通難點、搶占高點,“供銷社”這個帶有鮮明計劃經濟時代印記的名稱,在青島已經蝶變成為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依托自身獨特的優勢,青島供銷社不斷創新合作模式、不斷開拓服務空間,正努力成為銜接“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主渠道。

日前,西海岸新區農民張科收到了今年小麥的全部收入31000元,比去年多了1810元。今年麥收前夕,條銹病突發,“保本是最大愿望,能增收純粹不敢想。”

幫助他渡過難關的是西海岸新區大村鎮供銷社為農服務中心的專業指導。條銹病突發時,中心第一時間抽調了專業人力,深入田間地頭采樣、檢測,調配出低毒、低殘留農藥,并在村鎮推廣使用無人植保機等專業化噴灑設備器材,及時且有效地對小麥疫情進行了防治。

這一預防方法依托為農服務中心服務半徑3公里的強大網絡,迅速在黃島區供銷社,乃至全市范圍內迅速推廣,保證了全市36萬畝小麥的豐產豐收。

這只是一個縮影。充分挖掘扎根農村的優勢,青島市供銷社在農資經營、電子商務、現代農產品流通等多業態領域,不斷探索出新的為農服務模式,推動了發展與服務的一體化深度融合。

直擊痛點

基地、合作社、為農服務中心,全鏈條保障農產品生產

市場行情變化莫測,農產品價格的“大小年”是影響農民收入的重要因素。農民種地單打獨斗,缺乏指導,長期制約著農業的發展。

萊西供銷社切中此痛點,在萊西夏格莊鎮領辦創辦了永豐源果蔬專業合作社,倡導標準種植和定價收購,每畝胡蘿卜可實現農民增收2000余元。

生產經理宋小龍告訴記者,合作社為了擴大胡蘿卜的種植規模,托管部分農民的土地建成胡蘿卜生產基地,此外還給周邊村民出具種植標準,依此標準收獲的胡蘿卜驗收合格后會集中收購。

記者粗略計算發現,將土地托管后,每畝地可收入1300元左右,此外還有打工的收入,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而按照標準自主種植胡蘿卜的村民憑借專業指導和價格保障,每年都有穩定收入,隨著合作社規模的擴大,需求量也會繼續增加,農民也會不斷增收。”萊西市夏格莊鎮供銷社負責人說。

除了以合作社、大型種植基地為依托,為農民種地提供專業指導、穩定農民收入外,全市供銷系統還充分挖掘為農服務中心的作用,不斷擴網布點,保證全鏈條為農服務。

初步統計,目前全市供銷社系統建成綜合性為農服務中心44個,領辦協辦專業合作社886個,服務農民合作社和經營主體3200個,為村集體增加收入5300多萬元。此外,農資連鎖經營網點達到3870個,農資配送中心6處,供銷社網點覆蓋率、市場占有率均超過70%,累計托管土地達到90萬畝,為群眾增加收入1億多元,以培育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為主要目的的“農民大講堂”目前已覆蓋10萬人次。

打通難點

暢通雙向渠道,打通“最后一公里”

農副產品因為缺銷路,好貨滯留田間地頭的現象經常發生。就此難點,供銷系統正在不斷破題。

通過對逐步延伸到農村的供銷電商平臺的打造,全市供銷系統不僅以O2O的形式解決了“買難賣難”的尷尬,還實現了農資、農副產品的直送上門。據了解,目前供銷社在鎮村建立起287個農村社區電子服務站點,開辦相關電商平臺11個,供銷系統的網上銷售達到1.8億元,其中農產品7790萬元,有效滿足了農民需求。

“電商行業有一個共識:誰能打通“最后一公里”,誰就搶得了農村電商的先機?,F有的物流和快遞很難覆蓋到每一個村,而供銷社不斷在鎮村和城市布局連鎖網點,通過基層網點的信息化轉型,逐步搭建起農村電商中心,依托這個平臺可以實現農產品進城和日用品下鄉的雙向流通。”青島市供銷社副主任任偉中告訴記者。

為了擴銷路,供銷體系還不斷擴大農產品直銷店的規模,保證農產品從田間地頭直接運到餐桌。在黃島區東風路直銷店內,菠菜、芹菜、芋頭、油麥菜等新鮮時令蔬菜應有盡有,其中芹菜價格僅為1.8元/斤,這些蔬菜的價格比市面上便宜了15%左右。

“生產基地和直銷店的模式,不僅保證了農民增收,還減少了中間盤剝環節,保證了較低的銷售價格。而中央廚房的凈菜加工,則是成幾十倍地擴大了農產品的需求量。”直銷店負責人王磊說。

據了解,目前西海岸新區的第20個直銷店也即將建成,月銷售收入超過150多萬元。而青島市區的農產品直銷店也達25個,架起了從農村地頭到城市廚房的橋梁。

搶占高點

品牌戰略增加附加值,產業化生存迎戰市場

缺乏品牌,農業生產單打獨斗,農產品進城被層層扒皮,也是農業生產的制約因素。

在即墨供銷社的農副產品展銷體驗中心內,所出售的農副產品均有“即供”標識。供銷社從生產環節即介入指導,全程跟蹤后期的包裝設計、品牌運作,“抱團取暖”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老百姓收入。

現在當季的地瓜,以前只能依賴地頭收購,每斤價格0.4元左右,但在城市中售價可以達到2元以上,而加工成烤地瓜后每斤可以賣到8元,地瓜干15元左右。“即供”品牌陸續推廣后,地瓜銷路不斷擴大,北京、上海、江西、貴州等地的客商每年即會前來收購。此外,通過對農產品的深加工,一個地瓜可以開發出5種不同的產品,附加值明顯提高。即墨供銷社副主任李健全介紹,農副產品展銷體驗中心重點解決的就是“有好農產品、無好品牌”的問題。

除了“即供”品牌外,“青平供”“萊供”等農產品品牌也陸續注冊,目前累計注冊農產品品牌45個,提高農產品附加值15%以上。平度馬家溝芹菜、鄒平山藥、白廟芋頭、大珠山葡萄等1000多個品牌農產品被納入品牌戰略的統籌體系,市場占有率普遍提高。

此外,近年來供銷體系引進、建設的大項目也對盤活供銷生態系統起到了推動作用,不僅利于青島當地農產品以產業化、規?;⒕坊绞接瓚鹗袌觯€將在我市形成農產品集散基地,對平抑物價起到壓艙石的作用。

[編輯:乒乓]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