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為新整治的水清溝河拍照
原標題:投資2億元,河道變得美美噠
“我家就住水清溝河對面,以前這就是條臭水溝 ,夏天不敢開窗,現在整治成小公園,我們都愛到這遛彎兒 。”11月23日,市民茍玉華說。2017年,市北區投資2億元整治6處黑臭水體。現在居民推開窗戶,又見昔日青山綠水。
臭水溝變小公園居民都愛來休息
“我在河岸邊住了十幾年,從來沒有這么舒心過。”11月23日下午,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家住市北區四流南路187號的茍玉華,還是跟以往一樣,和自己的好姐妹來到水清溝河旁邊的公園散步。“河中清水流,河邊小公園”的場景,讓這里成為周邊居民最愛的休閑廣場。茍玉華對記者說,自己已經在這里住了幾十年,這要是在多年以前,根本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
“以前這邊是化工廠,不僅對外排放廢氣,而且水清溝河的情況也很糟糕,基本都是些臭泥巴。夏天的時候,我們樓上都不敢開窗換氣,那個味太難聞了,都往屋子里跑。”茍玉華回憶說。現在,她告訴記者,夏天晚飯過后,她和自己的一群好姐妹,最喜歡的就是去河邊新建的小公園,跳跳舞散散步。
“水清溝河河道兩側環境已得到很大改善,以前,這里私搭亂建、亂倒垃圾、私接污水管道等現象嚴重,作為水清溝河的河長,我心中十分焦急,我是這段河的河長,這是我管理的河,不能讓它繼續臟亂差。”水清溝河河段長、洛陽路街道李主任告訴記者。原來,自市北區河長制工作啟動以來,水清溝街道實施了清河行動,集中對數十年來侵占河堤、沿岸的上萬平方米違建予以強制拆除。
“今年,采取機械+人工的方式,清理河道積累數十年的垃圾。此外,聯合區城管局封堵污染點源,對河道進行硬化、綠化、美化。在河道旁打造小公園,方便周圍居民前來休息。”李主任說。據悉,水清溝河將進一步完善河道周邊的基礎設施,美化、綠化兩岸,力爭打造成為真正的“清水溝”。
據了解,市北區共有12條河流穿境而過。近年來,大多數河流面臨著干涸、污染、功能退化等問題。今年5月份以來,市北區全面實行河長制,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建立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體系,把解決河道行洪不暢和河湖生態脆弱、水體污染等突出問題作為河湖治理的重要內容,區、街道、社區三級河長制體系,并設置了各級河長,同時組織了民間河長,實現轄區內河道全覆蓋,構建了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道管理保護機制。
每天都要現場看“河長”失職要被追責
“現在,我每天早上都要拉著街道主任一起,到河邊轉轉看看,如果發現問題,第一時間組織人員或者協調相關部門來解決。”據李主任介紹,目前,市北區成立了專業的河道管護隊伍,每天對河道進行巡查,定期對各河道進行排查養護、清淤。每逢降雨后,管護隊立即對管轄河道開展巡查,落實積水淤積情況。根據應急預案處置要求,迅速組織管護隊伍開展清淤排水工作,確保轄區內河道暢通,各類市政設施正常使用。
“河流有問題,直接找河長。”市北區城市管理局副局長劉大友告訴記者,以前,河道治理歸水利部門管,河水污染歸環保部門管,河岸私搭亂建歸城管部門管,河歸河、岸歸岸,小問題最終拖成了大問題。“實施河長制以后,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市北區總河長,區委副書記、區委常委副區長、分管城市管理的副區長為副總河長,區級領導分別擔任李村河、張村河等區內12條河的河長,街道黨政領導為本轄區河段長,設立河長制辦公室,統籌調度該項工作,國土、住建、城管、環保、公安等部門河里河岸一道管,從根本上解決了這類問題。”劉大友說。
據悉,河長制推行以來,市北區各個河長紛紛行動。截至目前,該區共出動人員2萬余人次,清理淤泥8.8萬立方米,河底鋪砌約8.6萬平方米,新建橡膠壩3座,護岸修葺約2100立方米。“為了確保河長要盡責,市北區制定了嚴格的考核問責機制,對因工作不力、履職缺位等導致河道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或未完成工作目標而造成重大影響的,依法依規追究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劉大友介紹說。
文/圖 城市信報記者 張鵬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