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夏來青滸苔少了一半多,原是蘇北養紫菜的方式變了
從2007年起,每年夏天青島都會受到滸苔侵襲。今年滸苔再次“不請自來”,不過這次數量少了很多,根據監測,目前進入青島海域的滸苔量比往年同期少了一半以上,27日,國家海洋局、中科院海洋所多位專家發布最新研究成果,確定滸苔來自蘇北淺灘養殖區, 今年滸苔數量減少的原因與蘇北淺灘紫菜養殖生產方式的改變有關。
滸苔并非青島“產物”,多位海洋專家最終確定滸苔來自蘇北淺灘
“我們最早在今年5月就發現了滸苔綠潮,6月26日--6月29日綠潮主體向北偏西方向漂移約6公里,外緣 線最北端將有零星綠潮,屆時將會影響日照、青島、煙臺海陽、威海乳山、文登和榮城近岸海域。”27日 ,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副主任黃娟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訪時介紹,今年最早在4月8日,他們在長江口以南附近海域發現大型藻類漂浮,但后經核實主要為馬尾藻,首次發現滸苔是在5月14日的蘇北淺灘海域,6月19日滸苔分布面積和覆蓋面積達到最大。
關于青島海域的滸苔來源一直頗受爭議,相關專家早在2009年就得出結論,每年都在青島海域暴發的滸苔潮不是青島的“產物”,雖然有研究指向黃海南部的蘇北淺灘養殖區,但一直未得到相關海域的承認。
日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聯合中國海洋大學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等單位對連續11年出現的黃海滸苔綠潮的成因、預測 預警和今年發展態勢等方面形成了系統的科學認識,一致得出結論:確認大量漂浮滸苔主要來自蘇北淺灘海域,這與其獨特的環境特征和當地大量養殖筏架有關。
“青島海域每年暴發的滸苔綠潮都來自蘇北淺灘,這一點毫無疑問。”27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松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訪時說,自2016年3月以來, 他們項目組在南黃海和蘇北淺灘海域先后組織了14個調查航次,由山東和江蘇兩地科學家共同采集樣品, 共同開展海上多船同步聯合調查,應用遙感衛星、無人機與現場調查實時同步的觀測方案,配合現場取樣 、現場實驗和分子生物學等手段開展綜合研究,各項研究結果均表明,青島的滸苔來源是蘇北淺灘的養殖 區,這一區域的紫菜養殖筏架是滸苔的發源地。
“最簡單和最成熟的檢測方法就是從漂流路徑追尋源頭,我 們通過漂浮物標記,漂浮物每小時都能反饋位置信號,這一路下來也證明青島海域的滸苔發源地是蘇北淺 灘的紫菜養殖筏架,這就好比茄子地里長了黃瓜,一個是紫色的一個是綠色的,這是一目了然的。”孫松 說,他們研究發現,蘇北淺灘紫菜養殖筏架上會有很多種滸苔,但只有一種會從筏架上脫離下來并通過洋 流等作用來到青島。
今年滸苔量少了一半多,因蘇北淺灘上養紫菜的方式改了
“今年滸苔來青與往年相比還是有一些差別的,根據我們調查,在4月下旬我們就在蘇北淺灘發現了零 星滸苔,今年比較特殊的地方就是發現滸苔的地方發現了大量的馬尾藻,一開始馬尾藻的數量是滸苔的好 幾倍,但是隨著洋流作用滸苔和馬尾藻一同由南往北漂移,滸苔越來越多,馬尾藻越來越少,最后到達青 島海域幾乎全是滸苔了。”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長王宗靈說,他們從2009年就開始調查研究滸苔來源,根據往年的數據滸苔每天漂移10公里左右,生物量10天就能翻10倍,20天就能達到100倍,雖然 生長速度非常快,但今年滸苔的數量比往年同期明顯要少,但不是歷年來最少的,他分析認為有兩方 面的原因,一個是源頭上滸苔數量少了,馬尾藻占了一大部分,滸苔可能受馬尾藻的影響,兩者生長相互 影響;再一個原因就是滸苔的生長環境發生了變化,今年青島海域的水溫比往年偏低,鹽度、營養物質等 影響也是滸苔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王宗靈的分析與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松的研究結果如出一 轍。“今年青島海域滸苔數量只有去年的一半不到,比往年少了很多,主要是源頭海域紫菜養殖方式的變化和海 洋環境的影響。”孫松認為,今年,江蘇紫菜生產區調整了養殖筏架的回收時段,減少筏架上附著滸苔的入海量,對于蘇 北淺灘漂浮綠藻量的顯著降低有明顯作用。同時當地水質環境的改變,比如水質中營養鹽數量減少,也使 得滸苔數量遠遠低于往年。他們調查組現場查看了蘇北淺灘的紫菜養殖方式,“滸苔也 會影響紫菜的品質,這些年養殖戶也發現了這些問題,因此積極改變了生產方式。”孫松說,以前收獲紫菜時一般只采 割紫菜而留下養殖筏架,現在是紫菜和筏架一起整體收割,這樣從源頭上大大減少了滸苔數量。專家認為,隨著技術投入,滸苔的預報有望提前,如果從源頭上加以控制,滸苔綠潮將實現可控。
相關鏈接:
青島“打滸”每年都花費1億多元,“變廢為寶”處理已實現
2007年,我國黃海南部和中部局部海域首次發生綠潮,之后連續11年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進入山東所 轄海域,嚴重影響黃海沿岸地區的景觀、環境和養殖產業。面對大量聚集的滸苔綠潮,青島市政府每年需 要組織大量人力、物力對滸苔進行打撈和清除,去年為處置滸苔有關部門共計投入1億余元。面對今年的 滸苔綠潮侵襲,青島市海洋漁業部門較早啟動了預警及應對措施,一浴、二浴、三浴及六浴的滸苔攔截網 全部加高加密,并且每天安排82艘漁船沿青島黃金海岸線進行滸苔打撈,日均打撈20-40噸。
此外,青島還深挖滸苔的使用價值,依托青島海大生物集團等企業,推進滸苔資源化利用,將打撈上的 滸苔利用為飼料添加劑、肥料添加劑、生物肥,實現滸苔“變廢為寶”。“目前受滸苔數量等不可控因素 的影響,滸苔的加工利用還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孫松認為,如果將來研究能發現滸苔更高的價值,也許能降低目前的成本。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 見習記者 臺雪超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