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了《青島市“十三五”房地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市房地產業年均新開工面積約1900萬平方米,開發投資累計完成約6100億元;至2020年,青島市人均居住面積將達到35平方米/人,達到全面小康社會居住水平,推進老舊住宅小區整治改造26萬戶,改造建筑面積2100萬平方米。屆時,青島市將形成供需平衡、產品多元、行業升級、創新驅動、環境優美、配套完善的現代化房地產業發展體系。
東、西、北岸三城帶動先行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市要按照全域統籌、三城聯動空間發展戰略,全面提升城市綜合功能,促進房地產業區域協調發展,構建“三城帶動先行、圈層節點發展”房地產業發展布局。
東岸城區、西岸城區及北岸城區將成為全市房地產業發展核心區域。其中東岸城區包括市南區與市北區突出城市更新與民生改善,加強完善老城區配套設施建設,加強歷史文化名城風貌保護,堅持保護與利用相結合,重點推進城市更新與棚戶區改造,疏解人口壓力,優化提升老城區人居環境。李滄區與嶗山區依托世園會與嶗山自然生態優勢,重點發展健康養老地產,結合地鐵沿線、火車北站等交通設施,發揮金家嶺金融區聚集效應,重點發展商業地產,促進金融、商貿、旅游、文化、科技服務等第三產業發展。西岸城區依托西海岸中央商務區、靈山灣影視文化區、中德生態園等經濟功能區建設,重點發展旅游地產、文化地產、商務樓宇、高端住宅,建設國際化低碳智慧社區,提升區域海洋經貿、影視文化、海事服務等功能。北岸城區為市域城鎮布局空間中樞,統籌紅島片區、城陽區東部和新機場片區等重要區域發展,重點發展科創地產、文化地產、健康養老地產、高端住宅,穩步推進行政、文化、會展等功能設施建設,打造科技人文生態新城。
圈層節點發展實現均衡布局
圈層節點發展是指環灣緊密圈層與協同發展節點為主城區外區域,以優化城市功能與產城融合為目標,梯次推進城市空間拓展,提高分擔中心城區功能的能力,實現全市房地產業發展均衡布局。其中環灣緊密圈層主要包括即墨、膠州、藍谷新城及王臺組團,推進產城融合與提升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形成緊密環灣中心城區的城鎮圈層。環灣緊密圈層重點推進工業地產、孵化器和高端住宅建設,提高分擔中心城區功能承載能力,加快形成功能完善、要素聚集的產城融合示范區。而協同發展節點主要包括平度、萊西、董家口港城、姜山組團及新河組團,重點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成為全市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極核。協同發展節點重點做好科學規劃布局,強化產城融合,推動生態與土地資源有序開發,預留未來開發建設空間。
年均新開工面積1900萬平米
“十三五”期間,全市房地產業年均新開工總面積約1900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地產約占55%,非住宅地產約占45%。我市還要調整地產供給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于促進產城融合,實現職住平衡,繁榮發展服務業,適度降低商品住房供應比重,適度提高產業用房供應比重。優先滿足公共租賃住房,人才公寓等保障性住房需求,全面放開商品住房套型建筑面積比例限制,在不改變用地性質和容積率等規劃條件前提下,對在建商品住房允許適當調整套型結構,滿足市場多層次居住需求。通過業態轉化促進存量消化,采用貼息、補助等方式,鼓勵將符合條件的商品房和閑置廠房、倉庫等房屋建筑,改造為電商用房、創客空間、科技孵化器、人才公寓等;將長期滯銷且符合條件的寫字樓和商業營業用房,改造為中小學、幼兒園用房,緩解“上學難”、“入托難”問題。至2020年,青島市房地產市場庫存去化周期控制在8-15個月合理區間。 “十三五”期間還要實施住房保障5萬戶。
打造多元化產品市場
“十三五”期間,我市要推動市南、市北、李滄、嶗山、黃島、城陽等地的商務樓宇規模化、集聚化發展。支持建設綜合功能齊全的5A智能大廈,鼓勵發展稅收過億元商務樓宇,力爭到2020年全市甲級寫字樓吸納量達到約16萬平方米。支持旅游資源與地產的有機融合,依托嶗山風景區、濱海風光、世界園藝博覽園等自然文化資源,大力發展主題公園、休閑度假區、旅游培訓基地、會議中心、產權酒店等多種旅游房地產項目,著力培育旅游新型業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促進以醫療服務、養老養生等產業為核心的養老健康地產發展。大力發展科創地產,依托中小學和高等院校、歷史文化街區和公共文化設施、體育場館和訓練基地,開發建設融居住與文化教育、運動健身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地產項目。
完成棚戶區改造16萬戶
十三五期間,我市要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著力提高市民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重點解決居住密度大、規劃日照因素限制較多、無法實現就地安置片區,有序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全面推行貨幣補償,搭建貨幣化安置服務平臺,歸集房地產開發企業資源提供的可售商品房,建立安置房源庫,讓棚改居民在平臺選購住房。 “十三五”時期,計劃實施棚戶區改造16萬戶,其中老城區全面完成5.7萬戶改造任務,征收安置面積約1000萬平方米。城區改造核心區域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核心區域現有居民約2.2萬戶,區域改造主要包括實施片區內危舊房屋征收后的改造和運營、歷史文化建筑修繕和運營、基礎設施建設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適度進行商業地產開發等。
完善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
規劃還將基礎教育、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等各類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配建規模、標準在規劃條件和建設條件中予以載明。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每個街道辦事處范圍或每3-10萬居民規劃設置一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鼓勵社區居家養老,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50張;構建廣覆蓋、普惠性學前教育體系,到2020年,全市計劃3-6歲幼兒入園率達到99%以上,“十三五”時期,利用配套費建設中小學幼兒園50所。到2020年,房地產開發項目各項配套基礎設施與開發項目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交付使用。構建以配建停車為主、公共停車為輔、道路停車為補充的停車供應格局,到2020年,中心城區規劃建設公共停車泊位6萬個,市內三區及嶗山區停車泊位數達到127萬個,泊位數與機動車數達到國際公認合理比例,最大限度方便居民生活需要。在新城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的新建主干道以上等級的道路,原則上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到2020年,建設地下綜合管廊50公里以上。推進 “光網城市”“無線城市”等重點工程,到2020年,建成覆蓋城鄉的新一代高速光纖網絡和先進泛在的無線寬帶網,打造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記者 徐棟
產業規模穩步增長
全市房地產業年均新開工面積約1900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地產約占55%,非住宅地產約占45%。開發投資累計完成約6100億元。
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到2020年,青島市人均居住面積將達到35平方米/人,達到全面小康社會居住水平,推進老舊住宅小區整治改造26萬戶,改造建筑面積2100萬平方米。
綠色建筑深入推廣
到2020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所占比例達到80%以上,新建居住建筑全面執行65%的建筑節能標準。
棚戶區改造大力推進
到2020年,逐步完成青島市16萬戶棚戶區改造任務,征收安置面積1000萬平米。
配套設施全面完善
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50張;全市計劃3-6歲幼兒入園率達到99%以上;中心城區規劃建設公共停車泊位6萬個,市內三區及嶗山區停車泊位數達到127萬個;建設地下綜合管廊50公里以上;建成覆蓋城鄉的新一代高速光纖網絡和先進泛在的無線寬帶網。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