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熱用戶的逐年增多,熱負荷逐年擴大。記者從青島能源集團了解到,為解決市南區東部、市北區部分區域供熱能力不足問題,該集團利用規模化優勢在我市首次開展了不同熱源企業間的多熱源聯網工程。目前聯網工程已經完工,并開展了充水試壓和冷態運行工作,今冬供熱季將開始運行。
熱源聯網管網更加穩定
此次聯網工程分為三大部分,聯網長度約7公里。一是將能源開源熱電東部熱力公司、徐家東山熱力公司和能源熱電第一熱力公司進行聯網;二是將能源開源東部熱力公司與能源熱電第三熱力公司聯網;三是將能源開源徐家東山熱力與能源泰能熱電公司聯網。聯網工程投資5000萬元,使整個供熱系統具有可擴展能力,可滿足聯網區域5年內的供熱負荷發展需要,同時兼顧遠期發展用熱需求。
據了解,孤網獨立供熱的保障能力差。每年供熱期,如遇機組故障或例行檢修,難免造成熱網低溫運行,熱用戶室內溫度也會受到影響。聯網運行后,可有效提高供熱初、末期設備運行效率,優化整個熱網系統的水力工況。各熱源間也可以相互補充,避免了因單一熱源事故而造成對用戶完全停止供熱,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同時,通過多熱源聯網運行,可以更好地實現優化調度、計算機自動監控、變頻調速等高新技術,提高運行管理水平。
今冬供熱呈現五大亮點
除了熱源聯網,本采暖季能源集團供熱還呈現出五大亮點。其中有三項都集中于環保方面,一是2018年底前將對所有燃煤鍋爐進行超低排放改造,截至目前對重點區域的部分鍋爐已經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排放標準將達到天然氣鍋爐的標準,遠低于現有環保排放標準要求;二是在新建鍋爐方面,加大投資力度,采用了更加高效、潔凈的高效煤粉鍋爐,燃燒效率將達到90%以上;三是進一步推廣“煤改氣”工作,在新接管的市區北部供熱中心,改造為天然氣鍋爐代替原有的燃煤鍋爐,進一步提升環保標準。
問暖熱線
我家新房為啥不標使用面積?
市民需自費測算 否則按建筑面積乘以0.75計算繳納供熱費
新建小區供熱遭遇麻煩事。昨日,徐先生撥打晚報 “問暖熱線”(0532-66988510)反映,小區今年是第一年供熱,繳費時工作人員稱開發商沒有提供房屋使用面積,要求居民按照建筑面積乘以0.75得出的面積來繳納,否則居民需要自行找測繪公司測算面積。
用戶
100平房子測出使用面積僅52平
徐先生家住嶗山區松嶺路,今年剛剛拿到新房鑰匙。不知道使用面積,小區另一名住戶趙先生選擇了測繪,找了一家測繪公司,并繳納了65元測繪費。拿到數據后,趙先生很驚訝,“我家房子建筑面積是100平方米,但測繪報告顯示,房子供熱的使用面積只有52平方米! ”如果按照建筑面積100平方米來算,他需要繳納75平方米的供熱費,但現在只需要繳納52平方米的供熱費,“省了”600多元。
供熱公司
開發商不提供只能這么算
負責該小區供熱的是青島漢河熱電有限公司,記者撥打了該公司客服電話,客服人員稱,供熱費應該按照房產證上的使用面積來收,但這個小區還沒有辦房產證,開發商也沒有提供住宅的使用面積,只提供了建筑面積,因此他們只能使用建筑面積乘以0.75這一辦法來收供熱費。 “這是我們供熱單位的常規做法,按理說,開發商應該提供使用面積的。”客服人員表示,對于公攤較大的多層住宅這樣繳費可能會有點 “吃虧”,所以建議居民自己找測繪公司測算。
開發商
沒有“義務”提供使用面積
隨后,記者聯系了小區開發建設單位嶗山灣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工作人員張女士說,他們只能提供房屋的建筑面積和套內面積,“套內面積里含著墻的面積,所以肯定會比實際使用面積要大。 ”那么,為何開發商不能直接提供使用面積呢?張女士認為,作為開發建設單位,他們沒有義務提供使用面積,“沒有規定說一定要提供使用面積,我們也咨詢了專業的測繪公司,對方說不用測。”她還表示,有的開發商測了,那也是“贈送”給居民的,所以他們公司就沒測。
供熱辦
開發商應提供使用面積
市城市管理局供熱辦工作人員表示,供熱費是按照房屋的使用面積來繳納的,而且新建住宅開發建設單位應該提供住宅的使用面積;如果開發商沒提供,供熱單位可以使用建筑面積乘以0.75的方式預收供熱費,等到房產證下來后根據使用面積多退少補。
不過,記者查看了以前頒發的房產證發現,房產證上雖然有“使用面積”這一項,但很多都沒有填寫。那么,開發商是否應該提供使用面積?如果不提供,使用面積該如何取得?只能自己找測繪公司測算嗎?本報記者將繼續關注此事。
[編輯:云彩]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