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電商小鎮”的背后故事
1 確立電商發展思路
賣蔬菜、賣鳥籠、賣草莓、賣鴨蛋,好的農產品通過網上慢慢銷到了全國各地,電商小鎮慢慢被更多的人知道。
據移風店鎮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以來鎮里,確立“個十百千萬億”農村電商發展思路,率先建成青島市首家鎮級農村電商服務中心,聚力打造青島市首個農村電商示范鎮。截至目前,已培育發展農村電商經營業戶80余家,實現年交易額過億元,帶動周邊農民增收1200萬元,涌現出大歐鳥籠淘寶村、大豐收合作社、小蝸牛家庭農場等一大批成功典型。
什么是“個十百千萬億”?就是建設一個農村電商服務中心,打造10個農村電商示范村和合作社,與供銷社電商平臺密切合作,建立農村電商服務站,依托電商服務中心提供的培訓、物流等服務,打通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通道,為全鎮電商發展樹立樣板;進而帶動100個村莊農村電商全面發展;培育1000名創客骨干,促進萬名農民致富,實現全鎮農村電商年交易額過億元。
2 到底干了什么工作?
圍繞農產品電商發展、網絡營銷推廣等方面內容,鎮里先后為部分合作社負責人、村莊支部書記和創客骨干免費舉辦10期電子商務培訓班,培訓人數達400余人次;派出業務骨干參加全省農村電子商務培訓,進一步開闊視野,更新知識;組團參加2015中國青島國際電子商務大會,全方位接受最前沿的電商理念;舉辦移風店鎮農村電商交流大會,邀請資深講師、本土電商領域成功人士現身說法。
半個月一開課,每次都有20至30個農民來聽課。目前全鎮已發展電商業戶80余家,電子商務日均發貨量達3000單,年銷售額預計可過億元,帶動農民增收1200萬元。其中,大歐鳥籠專業村電商業戶已達30余家,電商年營業額過千萬元,其產品不僅銷售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還遠銷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
3 下一步,農民要干嗎?
整合大沽河沿岸休閑觀光資源,全力打造濱河游、田園采摘游和園林古跡游三條旅游線路,開發特色農家宴和生態旅游產品,實現線上交易和線下體驗相結合,促進百姓致富增收。如很多種植戶通過微信營銷這一新型商務模式,大膽嘗試涉足鄉村旅游,開展面食制作、“我愛種菜”、免費品嘗、撿鴨蛋等一系列體驗活動。
大歐村的鳥籠
把鳥籠從淘寶上賣到國外
在即墨七級中心社區,有個村子很是“個性”:七成村民不在田間勞作,而是忙著做鳥籠。這就是孕育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歐村,一個500多歲的“鳥籠村”?,F在的這個鳥籠村,村民已經在微信朋友圈、在淘寶上,把鳥籠賣到了千家萬戶、世界各地。
“張院的簸箕,毛子埠的升,大歐的鳥籠進了京。”這是流傳在山東省即墨市很久的一句歌謠。即墨市七級中心社區大歐村制作鳥籠始于明代,全村320多戶人家都制作鳥籠子。在村子里,記者注意到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制作鳥籠,其中有70多歲的老人,也有年輕人。
據了解,大歐村做鳥籠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如今,大歐村的鳥籠子作為民間藝術,被推薦進入青島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鳥籠不僅暢銷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還遠銷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
村東頭的吳大哥夫婦一輩子做的最多的活就是鳥籠。年近50的吳大哥祖祖輩輩就是做鳥籠的,他給記者算了算,“一天能做十幾個鳥籠”,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工藝,要選料、刮、制圈,還要雕刻。“我們全村有兩百多戶都做鳥籠,有的賣原料、有的雕刻、有的專門做籠子,有捕鳥籠、有養鳥籠。”這么干,能掙多少錢呢?吳大哥笑呵呵地說,“反正一年下來,能掙十幾萬吧,有掙的多掙的少的,一年掙幾十萬的,上百萬的也有。”兩口子有一個擔憂,“現在會做鳥籠的都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很少有會的。”
他想不明白的一件事,“在外邊上班,一年也就掙五六萬 ,你在家做鳥籠也能掙十幾萬,為啥年輕人不愿意干呢?”吳大哥擔憂“鳥籠手藝傳承后繼無人”。
年輕人都去做什么了呢?在這個紅磚綠瓦的小村莊,人雖然不多,但有幾十家淘寶店。開淘寶店的多數都是年輕人。在淘寶開網店的小吳向記者介紹,“一年能賣80萬多元吧。”吳大哥想不明白的答案或許在這里,為什么年輕人不愿意做鳥籠,因為做網店掙的也挺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網店,把鳥籠銷售到世界各地。
在村里蘆葦大坑旁一家網店,30歲的小吳是這個村子為數不多的會做鳥籠的年輕人。他告訴記者“發港澳臺的話,直接發順豐就可以寄過去。也有一些韓國、日本、澳大利亞要貨的,都是通過代購賣走的。”
在大歐村,72歲的老藝人吳洪連是全村最年長的老藝人之一,村里人都叫他“老頑童”。他從小就學會了制作各種鳥籠子,但最喜歡制作的是一種專門捉鳥的籠子。“俺小時候頑皮,不學正道。”吳洪連老人說,他家祖祖輩輩都會做鳥籠,他7歲就開始學做鳥籠子了。經過反復研究,終于發明了一種能自動關門的“捉鳥籠”,這種鳥籠的門是活動的,像一個機關,當有小鳥進入籠子踩到機關后,籠門會快速關閉。“每天能做5個。”吳洪連老人說,做一個籠子可費力了,從選竹子到制作成零部件,再到完成整個制作,至少需要上百道工序。他和老伴一個月下來,光做鳥籠就能賺上萬元。[編輯:光影]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