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們為市民打探了干果、海鮮 、肉類還有年畫等,再看看自己的過年購物車里,還有樣東西不能沒有——那就是招待賓朋用的水果和美麗的鮮花。
這兩大市場今年又有何特點呢?近日,記者在青島果品批發市場 、撫順路批發市場和南山花卉市場一番打探。水果方面,橙子依然是銷售大頭,此外車厘子、藍莓等進口水果也很暢銷,價格比去年過年時普遍便宜一些。鮮花方面,蝴蝶蘭、大花蕙蘭依然占據半壁江山,而時尚年輕人更愛精致的“多肉”。
1 花草
鮮花這周就漲價
過年走親訪友、賓朋聚餐,一束鮮花讓大家心情愉悅,擺在家里更顯得與眾不同。所以,接近年根山和水鮮花店老板李潔就開始忙活起來了。
今年除了傳統的節節高、轉運竹外,李潔又進了幾個新品種,比如她小心拿起的孔雀藍,你怎么看都不會相信這是真的,藍色的花瓣,黃色的花蕊,花蕊中好像還一直帶著水珠般水靈靈的,完全一副孔雀開屏的樣子。如果想要素雅一點的,李潔這還有木棉,一朵朵白色木棉花開得正好。如果再搭配上其他種類,木棉的清新高貴更能展露無疑。這樣的鮮花擺在家里相信更有一番風韻。
雖然現在單位買花的少了,但散戶依然不少,男女老少都有。比如46歲的張女士選了束郁金香,她要和朋友去看望另一位姐妹,“拿水果太沉,而且家家都有,送別的也實在挑不出合適的 ,每到這個時候我們就想到鮮花,甭管哪個年紀都喜歡這,多好看呀。”當然,還有位“暖男”專門跑來買鮮花:“我對象就喜歡玫瑰和百合,每年都買,拿回去她自己插到花瓶里修修剪剪的,確實好看。”
至于價格,李潔說,與往年差不多,但鮮花價格變化快,越到年根價格就越高,這周就要漲價了。
蝴蝶蘭最暢銷
一樓是鮮花和干花,二樓就是各種盆栽了。和往年一樣,今年過年的鮮花仍然少不了它們:仙客來、大花蕙蘭、蝴蝶蘭、君子蘭、杜鵑等。專門銷售杜鵑的李老板介紹:“今年杜鵑價格變化不大,一些普通的 、盆栽小一點的價格都要比去年要便宜,而那些品質非常好的價格反而更高。”
紅雙喜杜鵑花是青島人的最愛,“小棵的180元,好的得到800多元。主要是一些老板或者家里環境比較大的人來購買。”君子蘭的價格相差可就更大了,從100元/盆到400元/盆,甚至幾千元的都有。這里有一家專門銷售君子蘭的業主,各種君子蘭擺放得整整齊齊,但老板說:“今年生意可不好干,去年一天能賣到50盆,今年一天也就是去年的1/10吧。”當然,眾多鮮花中,當天詢問和購買最多的還是大花蕙蘭和蝴蝶蘭。張大叔在市場里轉了好幾圈最終選定了一棵300多元的蝴蝶蘭,“這花有品質!”
如果你認為,大家只對這種顏色鮮艷的盆栽感興趣,那就大錯特錯了。青溪花業這里的多肉可是比其他鮮花更暢銷,這盆小小的 、肉肉的 ,又可愛又有質感的多肉,讓年輕時尚的人們無法拒絕 。擺在家里凈化空氣,送人也顯得有品位。
2 水果
橙子依然是大頭,進口水果也不賴
作為青島較大的水果批發市場,果品批發市場往年這個時候早已人滿為患,今年卻顯得冷淡很多。二十幾個水果攤只有幾個攤位前有零零散散的顧客。要說水果種類,這里可是最齊全的。潤金源果業高老板正在和員工整理剛運來的丑橘,攤位前還擺放著其他水果禮盒,比如庫爾勒香梨、獼猴桃、甜石榴等。高老板在這干了六年了,要說每年消費者最喜歡什么樣的水果,他也摸得透透的,“我這有20多種水果,丑橘賣得不錯,還有梨問的也不少。”
記者先把整個市場大概逛了一圈,多的業主一家就有50多種水果,少的則專門經營一種。但絕大多數攤位都少不了橙子,業主王勇光橙子就擺了六七種,他介紹:“橙子確實賣得最多問得也最多,根據大小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同樣,業主范先生也有這樣的感觸:“還是選橙子的多,所以我們今年除了進普通的橙子,還有有機橙。”
看來,市民的消費習慣并沒有出現大的變化,橙子、香蕉、蘋果等依然是過年必備。不過,有個現象不得不引起業主們的關注,今年國內水果不再霸占市場,車厘子、藍莓等進口水果種類增多。就像市民曾先生說的:“買這些進口的都是為了孩子,我們這些老年人還是習慣吃點橙子、蘋果。”
比去年同期都便宜
50多個水果種類,國內的進口的應有盡有,那價格跟去年相比又是怎樣呢?答案足以讓大家興奮:都比去年的便宜。
比如丑橘6.5/斤,去年的普通價格是10元/斤,批發價都是8.5/斤;橙子是2元~3.5元/斤;庫爾勒香梨40元/箱(14斤),去年的價格是60元;蘋果則從2元/斤到6.5元/斤,還有牛犇鮮橙4元/斤,去年則是5元/斤。業主高老板說:“今年經濟形勢不好,價格也要不上去。”王勇也坦言:“價格都比去年便宜,不過還得看水果種類。”
專門銷售棲霞蘋果的崔老板一個個挑選蘋果裝箱,這些蘋果都是她公公自己種的,個頭大、水分也多,但價格就是要不上去。“今年價格普遍不高,沒有辦法,要是價高了更賣不動。”
為了切實體驗一把價格低,臨行前記者購買了一箱丑橘,13斤共36個,180元,平均一個5元,一斤則是5元多一點。同樣大小種類的丑橘如果在超市或在市場上,則會8元甚至10元/斤。看來,在這里買確實劃算很多。
去年一天100箱,今年最多賣5箱
作為水果批發,業主們今年做足了準備,種類比去年更多了、價格也比去年更便宜了,但提到銷量卻讓每個人唉聲嘆氣。已經在這干了8年的業主范老板說:“從沒有經歷過這種‘寒冬’,不管貨多好就是賣不動。拿牛犇鮮橙來說,去年的這個時候一天可以賣100箱,現在一天也就是幾箱。”當天太陽不錯,他曬著太陽一直往門口看,等顧客上門,店里的伙計則在拾掇各種禮盒 ,范老板說:“我現在都叫他們老板,他們一天150元,一個月5000多,我一個月根本賺不了那么多了。”
100箱對幾箱,這個數字不僅出現在范老板這,專門賣棲霞蘋果的崔老板一聽是記者趕緊求助:“去年一天100多箱,今年好的時候最多才賣5箱,家里還有3萬多斤蘋果呢,這個年可怎么過?”
因時間長有的蘋果已經凍壞,崔老板一個個挑選整理,在那附近還有兩位老板吃著蘋果曬太陽,“今年進了7萬多斤貨,本來就賣不動,前幾天天太冷還凍了一些,照這樣下去,來年更沒法干了。”還有位業主直接跟記者擺擺手,指著停著車的空地說:“這里之前都是業主,生意好的時候貨都擺不下,來來往往的人不斷,現在都變成停車場了,你說生意好不好干?”
至于為何會出現這么大的落差?除了受經濟形勢影響,各種微信網絡營銷也讓他們應接不暇,尤其是對于一些自產自銷的業主來說:“誰都沒想到,現在不出門就能買水果了,關鍵咱不會啊。”
撫順路批發市場這里主要以零售為主,一個個水果攤緊挨著,種類不多,消費者也零零散散。他們都打出了最低價的牌子,業主胡老板說:“不好干,看看小年之后會怎么樣吧,那會兒人應該多一些。”
文/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宮巖 圖/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吳璟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