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西自古以來不乏駿馬嘶鳴,現有古馬場遺址可考,有古籍可依。昨日上午,中國馬業協會的十二匹中國馬在萊西姜山揚蹄踏塵,五公里賽道上比拼耐力,這也宣告著首個中國濕地耐力馬訓練基地在此落戶,從此,姜山濕地林間道上駿馬馳騁將成為常態。
駿馬12騎馳騁五公里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萊西姜山濕地,全國耐力馬測試賽已經正式開賽。在觀鳥臺東側,12名參賽選手牽著各自的賽馬已經就位。賽馬看來已經明顯感覺到了比賽的氛圍,在候場區躍躍欲試。在賽事組委會工作人員的組織下,十二名選手分成六組,按小組出賽。記者看到,當裁判員發出開賽的指令后,第一組賽馬如離弦之箭般沖了出去,騎手立即拉起韁繩,控制賽馬的速度,賽馬穿行在林間,靜靜的水面上倒影跟隨,畫面美不勝收。
賽事組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次測試賽設置的賽道長度為往返五公里,選手到達指定位置后騎馬原路返回,六組賽馬總比賽時間大約為一小時。 30分鐘后,第一組選手再次出現在視野中,很快便從記者身旁一掠而過,只剩下一陣輕快的馬蹄聲。 45分鐘后,六組選手全部抵達終點。
測完時間還要測馬的心跳
賽馬抵達終點后,比賽還未完全結束,裁判們跟在參賽者身后,為其計時。“我的馬可以了,趕緊測量吧。 ”一名參賽選手向裁判舉手示意,裁判和記分員則快速到達該選手賽馬旁,用一個馬蹄形的工具貼在賽馬左側肩胛骨旁,觀察儀表數字。來自內蒙古天堂錫林馬術俱樂部的裁判員江樹軍告訴記者,耐力馬比賽不同于速度賽和障礙賽,需要采用兩個時間作為選手比賽成績,第一個時間便是選手跑完全程的時間,第二個時間則是從其到達終點到賽馬心率降到每分鐘 64次以下的時間,如果二十分鐘賽馬的心率還降不下來,那此次比賽成績便作廢。
“以前一些馬術賽事中賽馬猝死情況頻頻出現,那種只為了時間和速度的賽馬方式暴露出了它很不科學的一面。”江樹軍說,統計賽馬心率的比賽規則加入其中后,一些選手短時間讓賽馬跑了回來,但賽馬的心率卻遲遲降不下來,最終成績反而很差。
測試用馬全部為中國馬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際上的馬術耐力比賽根據不同的越野比賽距離分為四個星級的級別。一星級為初級比賽,要求騎手和馬匹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至少80公里的比賽距離。四星級為最高級別,要求騎手和馬匹要在單日賽中完成160公里的賽程。此次在姜山濕地開展的測試賽使用的賽馬全部為中國馬,品種多為半血馬。 “中國馬特別適合耐力賽,經過良好的訓練就可以獲得不錯的成績,因此在馬術耐力賽中多使用中國馬。”中國馬業協會馬術耐力賽策劃組成員葉赫說。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宋新華
新聞延伸
訓練基地測評為優秀
姜山濕地在今年11月初向中國馬業協會提交了籌建中國耐力馬測試基地的申請,此次比賽也是對姜山濕地的一次測試。比賽結束后,來自內蒙古的葉赫說,“這個地方太美,太適合馬術訓練、馬術比賽了,我們那里已經-30℃,這邊感覺還像春天一樣,空氣也特別通透。 ”葉赫說,她去過很多地方參賽,但沒有一個地方的生態環境能與姜山濕地相比。江樹軍也對姜山濕地給予了高度評價,因為地理位置原因,姜山濕地海拔較低,再加上濕地內含氧量極高,賽馬的肌肉會得到非常好的養護和鍛煉,特別適合馬術耐力賽和耐力馬的日常訓練。
姜山濕地公園經理韓剛告訴記者,下午來自馬術界的十位專家再次騎馬穿行姜山濕地,對馬術賽道進行實地調查;此外,專家們還要調查社會支持情況以及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綜合自然和人文因素進行打分。
昨晚7時許,打分結果公布,十位專家一致給姜山濕地評優,而馬術基地初步命名為中國耐力馬訓練基地,后續經中國馬業協會研討之后給出正式用名。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