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 希望公共場所母嬰室更多一些
對于母親當眾哺乳的現象記者也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雖然我理解那個母親的做法,但是我還是不太贊同當眾哺乳。”市民張先生說道,“作為一個男士碰到這種情況確實很尷尬,即便是你把頭扭到別處不看,但是你不知道什么時候哺乳完,所以肯定要時不時地扭頭看一下,弄不好就會看到,很不好意思。”
未婚的市民劉女士表示,“雖然我沒有孩子,但我也不會指責這位媽媽的行為,可以理解她作為一個母親在當時的做法,畢竟自己將來也要做媽媽,但是我自己不會選擇在公共場所進行哺乳。”
對于媽媽在公眾場合哺乳,年輕媽媽宮女士說道:“我覺得完全可以理解,如果是我的孩子那時候有需要,我也會選擇在當下就給他哺乳,沒什么可猶豫的。”郝女士則對記者表示,現在她選擇商場的標準已經從最初的能夠淘到好貨,變成了是否配備母嬰室。“配備母嬰室的商場,對于我們這些年輕媽媽來說實在是太具吸引力了。”
郝女士說道,“記得有一次,我帶著女兒逛商場 ,突然她就尿了,找遍整個商場都找不到一個母嬰室,沒辦法就把孩子帶到衛生間給換了尿不濕。但畢竟不是專門的母嬰室,尿不濕換起來特別費勁。不過好在只是換個尿不濕,如果是孩子餓了要喂奶的話,帶到廁所又覺得不衛生,直接喂的話又很尷尬,真的希望公共場所多設置一些母嬰室。”
投票 超九成母親贊成設立母嬰室
本報也據此事在官方微信上發起了投票。根據投票結果顯示,73%的島城母親會在孩子餓得哇哇大哭的時候,選擇給孩子在公共場所哺乳,但是也有26%的母親因為尷尬,選擇不會在公共場所哺乳。而在是否在公共場所設立母嬰室的問題當中,94%的母親都贊成設立,可見不少媽媽對于在公共場所多設置一些母嬰室是很渴望的。
除此之外 ,對于“您所在公司有沒有設立母嬰室”的問題當中,96%的母親選擇了沒有,這也凸顯了另一類人群“背奶族”的尷尬。“不少職場媽媽在上班的時候孩子都會交由老人照顧,因為我們不在身邊,所以孩子如果餓了需要喂奶的話,我們就只能把奶擠出來存放在家里隨時喂孩子。”島城白領劉女士對記者說道,“不過我所工作的公司沒有配備專門的母嬰室,雖然衛生間不太衛生,但是為了避開同事,沒辦法,擠奶的時候就只能去衛生間。”
專家 文明觀念和硬件設施發展要協調
12月3日下午,記者就此事采訪了中國海洋大學社會學系的宋寧而老師。對于母親當眾哺乳現象,宋老師分析道,這樣一個偶然事件背后的矛盾,未來的社會轉型期里可能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現在的母親無法脫離社會,不再能完全在家里照顧孩子,而城市發展和城市化的結果則是,我們就醫、工作等往往需要長途奔襲,花費的時間也很長,當孩子跟隨媽媽乘坐地鐵,由于長時間的乘坐,需要喝奶也是很正常的。
從前當眾哺乳不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現象,現在會有人提出反感,一方面是現在整個社會的公共秩序和文明觀念正在逐漸形成,在文明理念發展的同時,也開始有了提出反對的人,但是這位媽媽在此時不會關注自己作為女性的優雅形象,而是作為一個母親一心為孩子著想。但是,文明觀念發展要和硬件設施發展相協調,目前公共設施資源缺乏,公共服務與產品提供不充分,硬件條件不足以支撐文明與秩序發展的速度,就必然要遭遇這種無法避免的尷尬情景。文/圖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劉曼 季曉東 實習生 張思齊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