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獎的創新指標不降低,但對于參選項目的經濟效益要求降低,這樣草根創業者也可以和大企業來一較高低,”7月21日,市科技局工作人員這樣說。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了解到,為提高自主創新的熱情,今年青島市科技獎不僅會為草根創業者“大開綠燈”,而且將取消限額推薦,公開評審委員會專家名單等,為科研人員和創業者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
市科技局成果處工作人員介紹說,今年青島市科技獎最大的改進之一,就是在省內科學技術獎中首次開展創新團隊獎勵。針對目前全市科技獎勵體系尚不具備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獎勵在鼓勵聯合攻關、協同創新方面的作用,將在科技進步獎中增加對人才團隊獎勵的相關要求,為進一步激勵聯合攻關、協同創新的項目團隊對地方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以及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在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增加對創新團隊的獎勵。按照一等獎標準評審和授獎,每年獎勵數量不超過4個。
除此之外,在國內科學技術獎中首次開展科技創業獎勵。根據國家、省、市對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部署安排,為鼓勵科技工作者進行科技創業,完善科技人員企業股權激勵機制,激發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增加對科技創業的獎勵,分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三個等級,每年評審一次,每次授獎數量不超過20個。
市科技局成果處工作人員介紹說,因為全市科技獎門檻高,所以以前像草根創業者根本無法參與進來,“有一些獎項的評選,對于參評企業要求科技轉化成果在千萬元以上”,這就打擊了不少創業者的積極性,所以今年的這次改革創新,對于參評的項目來說,“創新的要求是并不降低的,降低的是草根創業者的進入門檻,讓他們有機會跟大企業一起競爭,提高公眾的創業、創新熱情。”
“以往的科技獎評選當中,有不少好的項目因為名額限制被裁掉了,非??上?。”市科技局成果處工作人員介紹說,今年全市科學技術獎首次實行不限額度推薦,鼓勵推薦單位推薦優秀科技成果。
而這一改革舉措對于不少科技工作人員來說,又是一個重磅“利好”,一方面將改變以往因限項而導致的部分高質量項目報不出、個別低水平項目充數的現象,同時也有利于打破論資排輩的桎梏,為科研人員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另一方面,將有力杜絕成果申報過程中的權力尋租問題,防止科技腐敗現象的發生。為確保質量,通過對推薦各類獎項的標準進行明確規定,嚴格推薦條件,規范申報行為,以防止出現取消限項后數量泛濫、質量下降的問題。
工作人員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今年的這次評獎將實施評審全過程信息公開,特別是評委會專家的名單,也將會被公開。
“實行推薦受理環節完成人所在單位、推薦單位和市獎勵辦三級公示制度,大幅增加公示內容。實行擬授獎項目在市級主流媒體公示制度。二是公開評審委員會專家組成,督促專家客觀公正的履行評審職責。三是規范評審會議流程,實行半封閉管理,統一保管手機,當天評審結束、當天公布結果。四是公開評審結果,對網絡評審結果和評審委員會評審結果在媒體和網站向社會公示。五是公開評審進程,實現完成單位和完成人對評審進程的在線查詢,提高其知情權,最大限度確保評審結果的公平、公正。”工作人員介紹說。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