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選擇需要綜合各種因素
忍受低薪,有時候也是出于一些頗為實際的考慮。
比如,步行10分鐘到公司,這樣的幸運不是人人都有——別人每天用來堵車和擠地鐵的時間,你可以看看書或者睡會兒覺,日復一日,節約下來的零碎時間加在一起,是個頗為驚人的數字。
比如,朝九晚五,工作清閑,你不必抓心撓肝地趕進度,也不用擔心節假日被一個電話叫到公司加班。工作被嚴格限定在工作時間之內,除此之外,你還有大把的時間和精力用來享受生活。
比如,職業聲望高。有調查顯示,除了收入水平之外,影響人們職業選擇的,還包括穩定性強、工作環境好、社會貢獻大等因素。換句話說,當你在一群陌生人中間介紹自己的時候,別人總能投來羨慕的目光——這樣的心理感受并不一定是高薪可以換來的。
再比如,人際關系簡單。看多了電視劇里的職場爭斗,忽然發現自己身邊的環境簡單到有些不真實:沒有看什么都不順眼的上司,沒有和你爭個你死我活的同事,沒有只顧著混日子的下屬……在這樣的環境里,你的職業目標一個個實現,你的職業理想漸漸變得清晰可見——有什么比心情愉悅更寶貴的職場體驗嗎?
當然還有戶口。一線城市的戶口是個挺有趣的東西,你并不會覺得這玩意兒有什么用,但就是不能沒有。我見過一些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為了戶口,以極低的薪水簽約進了那種半死不活的單位,再花上幾年時間熬過整個合同期。實在熬不下去的,不得不繳納高額違約金,換得自由身。
對職業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至于哪些因素權重高,哪些因素權重低,每個人的價值標準和實際情況都不一樣,因此選擇也會千差萬別。有人急著還房貸,自然會投奔更高薪的去處,有人每天要接送孩子上下學,就只能找個清閑的地方。
Y是我的中學同學,她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要當一名公務員。從中學到研究生畢業,Y都是學霸,畢業之后她真的放棄了不少高薪機會,進入政府部門工作。Y的父母是那種在他們那代人里都算得上傳統的人,他們覺得,女孩子找工作最重要的是穩定,是體面,而不是薪水高低。Y的老公也是公務員,是她和她父母一起從無數適齡男青年中篩選出來的。對這個家庭來說,做一名公務員,意味著走上一條主流的、平穩發展的人生道路,也意味著未來二三十年的生活是可以預期的——而這比那種隔三差五跳槽,拿著高薪但缺乏安全感的人活得輕松多了。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