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種糧大戶蘇以義從當地農商行拿到了一筆140萬元貸款,其中50余萬元貸款是全省首筆糧食直補資金賬戶托管貸款。
蘇以義是膠州最早的種糧大戶之一。早在2000年,蘇以義就在膠州市膠北鎮陳家河頭村流轉了500畝土地,嘗試進行規模化農作物種植。2013年,蘇以義注冊成立了碧溝河家庭農場,躋身新型農村經濟主體。碧溝河家庭農場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土豆等作物。
今年的糧食收成不錯,這讓蘇以義備感欣慰:“去年小麥畝產550多公斤,今年600多公斤,玉米也增收了,挺沒想到的。”他認為,糧食增收加上今年補貼較多,年終的收入應該能比去年多。
按照往年的情況,碧溝河家庭農場一年的經營收入約在110萬元左右,毛利約有60萬元。今年春季干旱,蘇以義拿到了每畝10元的抗旱補貼,秋季種植的玉米獲品種補貼每畝10元,同時家庭農場獲評青島市深松免耕類機械推廣示范園,每畝可獲75元補貼。蘇以義據此估計,今年的毛利應在70萬元以上。
不過,規模化種植帶來規模效益,總成本支出也大幅攀升。蘇以義介紹,按各年情況不同,500畝土地每年的種子、化肥、農藥等成本約需15萬元到28萬元,雇傭人工費用支出約為15萬元左右,這部分“剛性”成本每年三四十萬元。今年,蘇以義還耗資30萬元建成5000平方米的晾曬場,花費12萬元改善了灌溉條件。
“今年之前,需要錢了都是向親戚朋友借,很少從銀行貸款,能貸到的資金量太小。”蘇以義說。拿不到大額貸款的原因并不復雜,種糧大戶土地系流轉而來,土地所有權歸村集體,土地也未確權頒證,無法成為銀行認可的有效抵押物。
糧食直補資金賬戶托管貸款解決了這個難題。11月18日青島農商行膠州支行發放的140萬元貸款,是以蘇以義的500畝小麥未來10年的糧食直補資金作質押發放。
青島農商行膠州支行(簡稱“膠州農商行”)零售業務部副經理馬凱介紹,近幾年小麥的糧食直補額變化不大,每畝保持在126元左右。依此計算,蘇以義的500畝土地每年可獲小麥直補資金6萬多元,10年就是60多萬元,膠州農商行按90%抵押率發放貸款50余萬元。加上蘇以義在膠州市的個人房產抵押,共計貸款140萬元。
糧食直補資金賬戶托管貸款實質是通過將財政直補資金賬戶托管、以未來財政直補款項作為還款保證而發放的貸款。馬凱表示,這種貸款形式上十分簡便,只需到膠州市財政局農業科進行質押備案就可以了,如果未來出現風險,膠州農商行可向財政局申請凍結補貼資金發放,并以此償還貸款。
該筆貸款期限為3年,月息優惠至6.9厘。蘇以義計劃明年建設烘干設備和倉儲場所,以便儲糧擇價銷售,另需購置大型拖拉機,都是見效較慢的長期投資。這筆140萬元的貸款期限為3年,契合了農業投資周期長的特點。“1年期貸款,客戶需要第11個月的時候就籌措資金還貸,這不利于經營,也增加了我們的風險,所以我們選擇發放3年期貸款。”馬凱說。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形式上采用的是糧食直補資金的質押融資,但蘇以義仍可每年順利拿到并使用補貼資金。這意味著,若3年后貸款到期發生風險,膠州農商行實際僅能以剩余的7年直補資金償貸。
對此,馬凱表示,貸款產品設計時,認為不能影響種糧大戶補貼資金的使用,而且即便只有7年直補資金,風險也完全可控,按照蘇以義經營和信用狀況,膠州農商行后期可能還會追加對其的資金支持。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