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了小朋友,卻說是別人自己摔倒的;拿了別人的玩具,卻說是別人給的;考試成績差不敢把試卷拿回家,卻說試卷不見了;喊著肚子痛,于是在家玩了一天……對于孩子這些信手拈來的謊言,不少家長表示擔心,但卻不知如何糾正。天府早報記者調查發現,孩子們各個年齡段的謊言各有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梁老師表示,辨別孩子是否在撒謊不僅要看年齡段,更要了解孩子說謊的誘因。有些謊話在孩子長大之后就會自然消失,不必在意。
說謊是成長的必經階段
接兒子放學回家時,淳淳媽媽特意等了等孩子的老師。仔細組織了一下語言后,淳淳媽很不好意思地問班主任王老師:“淳淳在幼兒園,是不是不吃飯……”看王老師好像沒聽懂,淳淳媽又說道:“王老師,最近淳淳回來經常說,老師在學校不給他吃飽。”
王老師耐心地和淳淳媽談了一會兒。原來這是淳淳的謊話,在幼兒園,老師們每天都給孩子們準備了足夠分量的食物。后來經過老師和家長一步步引導,淳淳說出了“真相”,原來他想回家加餐吃零食,所以故意說了謊。淳淳媽覺得幼兒園小班的孩子都開始撒謊了,擔心之余在網上搜了搜關于嬰幼兒“說謊”,居然彈出了133萬條相關消息。
其實,說謊是成長中的必經階段。據媒體報道,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發展心理學家李康教授針對孩子的撒謊行為進行了20年的研究,結果發現,2歲孩子中,有30%會撒謊;到了3歲,撒謊率達到50%;4歲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撒謊了。美國新澤西醫科大學于1989年進行的一次經典研究中,研究者把一些3歲左右的孩子帶進單獨房間坐下,告訴他們桌上有一個 “驚喜玩具”,要求不能偷看。隨后,研究者離開房間,回來后問有沒有偷看,結果幾乎所有孩子都撒了謊。
分辨孩子謊話正確率僅50%
兩三歲的孩子自我意識萌芽,漸漸感受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可以分辨出一件東西屬于“你的”還是“我的”,進而逐漸領悟到一件事情可以是“我知道而你不知道”的。當孩子撒謊成功后,會生出更多熱情,有意無意地撒謊,享受這種“成就感”。比如說,孩子某天早上肚子疼,媽媽給他請假,不用上學,在家玩了一天。但實際上,肚子過一小會就不疼了,但媽媽還是專心陪伴自己。于是,他就會舉一反三,把這種“信息不對稱”用在很多地方,比如不想吃菜時就說自己飽了,不想走路就說自己腳疼。
很多孩子會樂此不疲地玩“撒謊游戲”,當遇到“挫折”時,就是一種成長的動力了。英國謝菲爾德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撒謊要求孩子具有良好的執行(認知)能力,其中包括記憶、自我控制和計劃能力。孩子需要隱瞞真相,編出另一個故事,并牢牢記住它,不能前后矛盾,還得控制表情顯得自然,嘗試組織更有說服力的語言網,這太不容易了。在此過程中,孩子的語言表達、邏輯推理、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于是,孩子的謊言編織得越來越完美,分辨起來也越來越難。一項研究表明,成年人分辨孩子謊話的正確率基本在50%,和瞎猜沒什么兩樣。
原因分析
孩子說謊的時間不盡相同,總體上來說,孩子在4到6歲的時候說謊最多。研究發現4歲的孩子平均每兩個小時說一次謊,而3歲的孩子平均90分鐘說一次。當他們會說的話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就要注意了,因為到了8歲的時候他們說的謊就基本不會被人發現了。那么孩子說謊的原因有哪些呢?
因為家長的不正當教育,當孩子犯錯時一味地打罵,不聽原因,孩子想要掩蓋一些事情,避免家長的懲罰。
故意夸大自己的一些經歷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孩子受到他人的威脅或慫恿,要求孩子說善意的謊言甚至是實質性的謊言,這對孩子來說身不由己。
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好,所以很容易出現口誤,也有可能理解能力有限,對某些事情理解得不夠透徹就亂說一通了。還可能是由于記憶的失真或者是想象上的錯誤,孩子的記憶力不如成人,而說出了與事實不相符合的話。
處于叛逆期的孩子,說謊正是孩子實施叛逆行為的一種表現手段。
不同時期的謊言
兩三歲 不必多慮
“在院子里推倒了小朋友卻說是別的小朋友干的,把水灑在了客廳的地板上卻說是爸爸干的。”李女士不能理解自己兩歲半的兒子為什么這么愛“撒謊”,“每次我們指出他的錯誤時,他總是那么理直氣壯,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說謊。”
分析
“撒謊對于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看到或者聽到一些事情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幼稚的判斷,并且直接表達出來。”梁老師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沒有通過謊言來保護自己的意識,所以父母們對于他們的“謊言”不必多慮。
幼兒期 加以引導
“孩子幼兒園的班主任婉轉地表達讓我向孩子道歉,原因是孩子告訴她,我在家經常打他!”劉先生覺得既尷尬又無奈,“可是我從來沒有打過他啊。”這已經不是劉先生的孩子第一次 “撒謊”了。劉先生還發現孩子經常把動畫片或者繪本的情節套用在現實中的人物身上。
分析
“幼兒期的孩子經常分不清現實世界和幻想世界。”梁老師介紹,這種情況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征。家長們大可以放心,這樣的“謊言”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自然消失。家長只需要在孩子“編故事”的時候加以引導即可,比如提醒他“你的故事編得很好,但是它不是真的哦。”
學齡期 需要糾正
裴女士的女兒今年8歲,因為不想去上學,今天跟媽媽說這兒不舒服,過兩天又跟媽媽說那里不舒服。剛開始,裴女士還真擔心孩子哪里不舒服,就讓她待在家里。可是慢慢地裴女士發現,女兒是在裝病,就是為了不去學校。
分析
“進入學齡期后,孩子的‘謊言’就是有意識的了,就需要父母糾正了。”梁老師分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說謊大多是迫于家長的壓力。梁老師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已經上小學的或者更大的孩子頻繁撒謊,那么就需重視。發現和消除孩子撒謊的誘因,然后引導孩子慢慢去改正。
家長如何應對
一位潛心研究成人說謊近20年的美國心理學家根據其近幾年來的研究以及作為一個父親的切身體驗,認為要教育孩子說實話,應注意采用下列方法。
以身作則
研究證明說謊話的孩子大多出自父母常常說謊或不遵守諾言的家庭。因此要以身作則,為他樹立一個好榜樣。
尊重孩子的秘密
孩子與父母之間最大的矛盾之一,就是孩子日益增加的獨立需要與父母過多的保護。父母應該想到:孩子也有自己的小秘密,而且應該知道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向他了解不同的內容。
結識孩子的朋友
孩子進入幼兒園或學校后,就開始結交一些自己喜歡的朋友。因此,作為父母,應該知道你孩子的朋友是誰。當然,你有權告訴你的孩子你不喜歡他所交的某位朋友,但只能是在發現了這個孩子的確切不良行為時才能這樣做。
掌握好處理謊話的分寸
強迫孩子坦白是最糟糕的方法。重要的是,使他從中學到應該誠實待人的道理。
相信自己的孩子
也許父母培養一個實事求是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在彼此之間建立一種以相互信任為基礎的關系。即使發現孩子說謊,父母也不應為此而結束對其信任,應該告訴他:一句謊言是可以被寬恕的。但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他就會失去父母的信任。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