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農學高材生扎根青島造機器人 擊敗上市公司奪訂單

2018-04-19 08:33:54
責任編輯:芃芃

原標題:農學高材生扎根青島造機器人 去年產值2000萬

\

楊國輝(左)查看生產完成的機器人。

突出特色發展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是我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主要發力點。在近年來人力成本不斷提升,“機器代人”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機器人產業成為爭相涉足的藍海,呈現井噴式發展。2013年,作為農學高材生,楊國輝毅然“安家”青島造起機器人,開始了他的創業歷程。短短數年,他們從最初5人團隊開始,發展到目前26人的隊伍,去年實現產值約2000萬元。對于前景,楊國輝認為,將來要使用智能化機器人造出個性化產品,打破“均碼格局”。

5人擊敗上市公司奪訂單

今年40歲的青島金利天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國輝是煙臺人,2001年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他學的是基因工程,畢業后,做過專業相關工作。2011年他來到青島創業,目標是造機器人。

“純粹是跨行,直到現在,對很多機器人的知識還是不了解。”楊國輝說,當時看到人口白皮書,上面介紹從2015年開始,我國16到60歲勞動力會以每年數百萬的數量減少。那么,這將帶來巨大的需求缺口。2013年,他成立了由5人組成的公司。

不過,公司5人全不懂機器人相關技術。頭兩年他們沒能拿到任何一個大訂單,憑著無知者無畏的沖勁,“確定西天有真經”,他們使出了渾身解數,終于在2014年等來了轉機。

當年,一家制作軌道交通型材、輕量化汽車等產品的國家級企業招標,要購買焊接機器人。楊國輝帶隊趕去,沒想到第一關就出了問題:投標書中有個電話號碼錯誤,被招標公司認定為造假。“當時投標單位總共有9家,里面還有上市公司。相比之下,我們成立時間最短、實力也是最差的。又遇到這樣的問題,這幾乎是被判了‘死刑’。”楊國輝說。

5人團隊經過一番研究,決定表明最大的誠意。他們找到招標單位,提出按照招標要求制作機器人,免費交付使用。試用滿意,將訂單交給楊國輝團隊;試用不滿意,二話不說直接拉走。對于招標單位來說,這是零風險事件,于是雙方敲定了此事。

隨后,5人開始按照要求制作焊接機器人,前后耗費1個月時間,成本約75萬元。經過試用,招標單位對楊國輝提供的機器人很滿意,訂單順理成章交給了他。“后來,這家單位自動化設備訂單都交給我們,用過12臺機器人,價值1000多萬元。”楊國輝說。

今年預計實現產值5000萬元

站穩腳跟,公司發展越來越好。據悉,目前公司26人,2015年產值達481萬元,2016年產值1100萬元,2017年實現1950萬產值,實現上繳稅收265萬元,預計今年產值5000萬元左右,企業規模發展到50人左右。

作為一家致力于工業自動化生產、智能采礦、智能裝備研發銷售的高科技公司,青島金利天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山東叢林集團、山東黃金集團、招金股份等著名企業的智能裝備供應商。公司現有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軟件著作權10項。

經過數年發展,原本默默無聞的公司收獲了不少榮譽:成為青島市“千帆計劃”入庫企業;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焊接機器人被列入青島市“專精特新”產品培育計劃。成立兩家子公司:青島天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島來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9月,榮獲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青島賽區)三等獎。2016年12月,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并在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新四板掛牌上市。

公司在短短幾年里如此迅速地發展,楊國輝認為,事實證實了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他介紹,公司生產的機器人包括焊割領域和物流輸送領域兩大類,前者比如焊接與切割生產線,后者有自動輸送線。有了機器人,重物搬運、帶有一定危險性的焊接與切割等危重工作都解放了人工。

在勞動力數量減少的大環境下,人工越來越重要,楊國輝認為,他們也會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機器人是在“解放”辛苦或者危險崗位上的工人,而不是單純取代。

用智能化造出個性化產品

不止對于個人,機器人的廣泛應用能改變很多現狀。楊國輝說,企業應用機器人,會大幅提高生產力和創造力。比如,一家按摩椅生產廠家應用了機器人,組裝、搬運、包裝都代替人工,質量保證的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而公司要做的物聯網,還可以打通管理層到車間的最后100米。

楊國輝說,公司還有一類產品是與物聯網相關,就是對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智能改造,這之后,通過云平臺,所有人都能看到數據信息、設備運行狀況、訂單情況、實施進度、原材料數據等。掌握了這些信息,有助于企業輕易掌控產品質量。

企業受益的同時,智能化生產設備也將改變消費者選擇。楊國輝表示,目前大多數產品都是“均碼”,只能由消費者判斷是否符合自己。比如消費者去買按摩椅,如果有人腿比一般人長,需要更多的支撐,大多數“均碼”按摩椅都會被排除。

“智能化改造生產設備,就會使冰冷剛性的生產線向柔性生產變化,將可能實現工廠接受個人訂單,從均碼向個性化發展。”楊國輝說,那時,消費者買到的產品恰好就是需要的產品。

隨著新舊動能轉換深入人心,對于公司未來發展,楊國輝比以往更有信心了。他說,要借此契機為未來10年、20年規劃,努力制造能夠為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智能系統。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韓小偉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芃芃]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