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舊動能轉換在青島】嘉星晶電精鑄“藍寶石王國”
打破藍寶石襯底依賴進口局面,建設年產值10億元半導體科技產業園,打造“中國造”半導體全產業鏈——
嘉星晶電精鑄“藍寶石王國”
嘉星晶電展廳內陳列的藍寶石切割片。
嘉星晶電生產車間。 任曉萌 攝
提起藍寶石,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往往是陳列在珠寶展柜中漂亮的飾品,但藍寶石可不僅僅是一種寶石,它也是硬度僅次于金剛石的堅硬材料。在位于青島高新區的青島嘉星晶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塊塊藍寶石棒被精準切割成薄薄的晶片,這些晶片被廣泛應用到半導體及微電子行業、照明行業、手機電子消費品以及軍工領域,打破了藍寶石襯底依賴進口的局面。
不僅是珠寶裝飾,更是工業材料
在高新區河東路上的青島嘉星晶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陳列的人造藍寶石晶棒及晶片格外吸引眼球。不同于想象中的藍色,晶棒和晶片都呈現純凈的半透明顏色。
“藍寶石俗稱‘剛玉’,主要化學成分是氧化鋁,莫氏硬度為9,在自然材料中僅次于鉆石。”青島嘉星晶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東告訴記者。高硬度、強耐磨、高溫穩定性……這些特有屬性,讓人造藍寶石面世后很快替代了傳統材料,被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及微電子行業、照明行業、手機電子消費品領域、軍工產品,它更是成為LED照明產品最主要的襯底材料。
“電子產品狂熱者對手機上的藍寶石應用更為熟悉,很多手機的手機鏡頭保護玻璃、Home鍵、手表手環表鏡都應用了藍寶石。”鄭東表示,與傳統的玻璃屏幕相比,藍寶石屏幕具備觸摸傳感和保護的雙重作用,在滿足智能終端超薄化和提升顯示效果方面也具有獨到優勢,因此是首選的屏幕材料。
打破國外進口壟斷,實現自主研發
“藍寶石產業鏈,分為上游晶棒‘生長’、中游設備制造、晶片加工,下游產品應用,而嘉星晶電主攻中游晶片加工環節。”鄭東向記者介紹道。
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來到晶片加工車間。百級無塵車間裝修、高度自動化的先進設備,晶片加工的車間更像是科研實驗室。“公司的產能每年以30%的增長率遞增,目前我們也正在建設新的廠區,從廠房到設備總投資達到5.6億元,晶棒切割、研磨、倒角、退火、拋光、清洗、檢測……生產過程全部采用高度機械化設備。一期廠區完全建成后,可實現年加工1200萬片大尺寸藍寶石的產能,年產值可達5.6億元。”鄭東告訴記者。
為何要做藍寶石襯底?鄭東告訴記者,這還要從2009年說起。“那時國內藍寶石襯底基本依靠國外進口。但隨著節能環保和電子消費領域需求不斷擴大,藍寶石的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只依賴進口藍寶石襯底的現狀必然會嚴重制約相關產業的發展。”鄭東告訴記者,意識到國內藍寶石襯底的發展契機,2009年,他和合作伙伴來到青島高新區,創立起嘉星晶電,開始打造屬于自己的“藍寶石王國”。
從最初引進頂尖國外研發人才加盟,到逐漸擁有自主研發的即開即用藍寶石襯底晶片加工工藝,嘉星晶電的成長過程中經歷了不少艱辛。“也因為有了高新區的各項政策支持,我們能更加集中于工藝研發。2010年,公司就實現了從試生產、客戶驗證、批量再到大規模生產,先后僅用了7個月時間,建成了國內首家大規模高質量半導體藍寶石晶片生產企業,打破了國內藍寶石襯底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聚焦精尖技術,打造產業集群
在開發生產高精度晶片同時,嘉星晶電將研發方向聚焦于生產大尺寸藍寶石晶片,也成為了國內第一家開發出高精度6英寸藍寶石襯底晶片的企業。“雖然藍寶石襯底尺寸越大,對生產工藝和設備水平要求也會更高,但大尺寸藍寶石襯底的規模效應可以帶來整體成本的下降,目前已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鄭東告訴記者。
目前,嘉星晶電已經實現了2英寸、4英寸、6英寸的系列化產品生產,其產品在表面粗糙度、平整度、翹曲度、彎曲度等指標上,均高于國際半導體協會標準和中國國家標準。“我們是目前國內最大圖形化襯底制造商和國內最大垂直整合企業的第一供應商,也是國內最高水平晶體生產商的首要代工商。”鄭東說到自家的成績,自豪地告訴記者。
盡管成績斐然,但嘉星晶電也曾經歷大形勢下的行業低谷。“行業初期發展過熱,造成供給嚴重過剩,也讓整個藍寶石行業進行了一次大洗牌。”鄭東表示,行業發展和競爭新階段,產業集群的宏觀效應越來越凸顯。
今年3月,由嘉星晶電主導建設的半導體科技產業園項目在高新區正式簽約,產業園將按照專業園區模式建設,同時引入一批半導體行業領先企業,為企業搭建共同的產業研發平臺,推進半導體的研發及后期的產業化。“新產業園建成后,藍寶石晶片半年產能就可達到2400萬片,產值也將超10億元。”鄭東表示。
下一步,嘉星晶電還希望向半導體配套裝備制造和更高端的半導體材料發展。“國產藍寶石襯底數量龐大,但生產設備還是進口居多。我們也希望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讓整個產業自內到外都是中國造,真正打造一條自主的半導體全產業鏈。”鄭東說道。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任曉萌 通訊員 劉裕)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