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優化營商環境 市場準入門檻降到“腳脖子”
市場主體的活躍度,事關經濟發展的水平和前景,而改革,是激發動力活力的源頭。
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指出,“放管服”改革,是關系一個地方發展活力的大問題。要加快推進立改廢釋,通過制度創新,把該放的權力放出去放下去,把該管的事情管好,提高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效能。
2017年2月,青島發布《“十三五”民營經濟發展規劃》,這是全國同類城市首個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規劃。9月,市委、市政府發布《關于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同時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市培育發展市場主體工作領導小組,形成21個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縱橫聯動、齊抓共管、合力推動的工作局面。
刀刃向內,主動放權,青島以商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創新“放管服”模式,改革資源向新舊動能轉換聚集,在政府與市場關系的重新審視之下,一個全新的商事格局呼之欲出。
當減盡減,“降門檻”進入提速期
登記注冊,是一個企業生命周期的起點,其門檻高低,直接影響著商事主體投資創業的熱度。世界銀行每年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將企業登記注冊的時間、程序、成本和最低實繳資本作為衡量“開辦企業便利度”的標準,在這四個維度上,青島已走在了全國前列。
當減盡減。自2014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開啟以來,青島多項改革率先走在前列,近兩年更是進入“提速期”——
2017年3月,實施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對未開業或無債權債務的企業實施簡易注銷登記,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同月,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個體工商戶簡易登記模式改革,當場申報,“立等可取”,登記時限壓縮70%以上。
2017年9月,在此前“五證合一”的基礎上,將涉及16個部門的20個涉企證照整合到營業執照上,實現“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在后續發布的第二批“多證合一”涉企證照事項中再次納入22個事項,由此前的“20證合一”擴展至“42證合一”,企業“多證”辦理時間由39個工作日縮短至3個工作日。
2018年1月,青島高新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西海岸新區正式啟動“證照分離”改革,涉及103項行政許可等事項,重點破解“辦照容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等問題。
市場準入的門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降到了創業者的“腳脖子”,數字最能印證這一系列改革的實效:
截至去年底,青島已為13.57萬家企業頒發了“多證合一”營業執照;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全年辦理企業名稱申請14.8萬條;去年我市新增個體工商戶16.8萬戶,其中16.1萬戶辦理了簡易登記;全市工商系統為2642戶企業辦理簡易注銷,占同期注銷企業總量的26.5%。
通過卓有成效的改革,青島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激情進一步釋放。統計顯示,2017年我市每萬人擁有市場主體1290戶,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三,比商事制度改革前增長90.4%;平均每天新登記市場主體689戶,比商事制度改革前增長78.5%。
“互聯網+”,構建現代化監管體系
改革,既需要“破”的勇氣,也需要“立”的智慧。在漸趨成型的全新商事格局中,既需要釋放活力,也需要強化秩序。“放”與“管”,必須在更高的層面達成辯證統一。
面對118.7萬戶的龐大市場主體規模,依靠傳統的走街串巷、逐戶登門等市場巡查式的監管手段,已無法實現監管工作的高效率。如何實施精準有效的監管,急需破題。
基于互聯網思維,我市構建起紅盾大數據鷹眼監測系統、“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和企業信用信息平臺三大事中事后監管平臺,步入智慧監管時代。
去年10月,即墨區一家新建紡織服裝類市場在網絡上發布了百余條招商信息,并多次使用“零風險”“高收益”“日進斗金”等涉嫌違反廣告法的內容。市工商局第一時間監測到這些信息,即墨區市場監管局進行了現場調查,查實違法行為后,對其處以罰款同時責令停止發布虛假違法廣告。在違法行為侵害業主權益之前就及時加以制止,該案件的查處,去年7月上線運行的“青島紅盾大數據鷹眼監測系統”功不可沒。該系統上線至今,已抓取信息133萬余條,智能推薦相關信息8828條,人工研判信息2200條,啟動調查62次,推動我市市場主體監管由被動式的事后監管,變為基于問題導向、聯動監管、聯合懲戒的事中監管模式。
由市工商局牽頭,青島還率先在全國開發建設了全市統一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在全國首次實現了抽查事項清單、市場主體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的全覆蓋。去年,通過該平臺共抽取29691戶各類市場主體,進行了年報信息、登記事項、公平交易等各方面的綜合檢查,構建起了事中事后綜合監管新模式。
去年2月,我市啟動青島市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了政府部門間的企業信息查詢共享和信用分析,截至目前,已歸集48個政府部門829余萬條涉企信息數據,內容包括行政許可、備案、行政處罰、表彰榮譽等,為跨部門協同監管提供了充實的信息支撐。單向的監管,變成了多向的共治。
加強監管,信用體系建設必不可少。我市實施失信企業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機制,截至目前,工商登記環節共攔截“老賴”任職752個,在“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評選認定中,有65家企業因失信行為被予以限制,全市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向社會公示的市場主體共8.5萬戶。去年,市工商局聯合發改、人社、稅務、海關等8部門下發了《關于對誠信典型企業實施聯合激勵的通知》,在行政審批、政府招標、政府采購等方面激勵守信企業,鼓勵企業依法誠信經營。
在日益完善的信用環境之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自覺形成了依法依規經營的意識。2017年我市累計受理499家企業申請市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公示,較往年增長了128%。
去年4月,我市被國務院確定為“推動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工作及時到位、落實事中事后監管等相關政策措施社會反映良好的市”。
做優服務,提升市場主體發展質量
創新關乎全局,而絕非一域。創新性的市場主體服務模式,與簡政放權、深化監管疊加形成放大效應,為市場主體質量提升提供了肥沃土壤。
我市全國同類城市中率先建設了“1234+X”的市場主體多維數據智能分析系統,并建立周快報、月統計、季分析、年專報等分析模型,為市場主體發展相關決策提供全面的數據參考。
去年,市工商局牽頭制定“三個一次”便民助企服務舉措意見,在全國副省級城市率先提出19項企業辦事“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最多查一次”舉措,切實減輕群眾創業的制度性成本。
開發“青島工商”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服務功能,將部分網上辦事大廳服務延伸到微信移動端,打造“指尖上的工商”。
強化商標品牌培育,去年全市新增有效注冊商標2萬件,總量達到13.88萬件,同期增長超過20%;行政認定馳名商標總量達到137件,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二。出臺相關補助政策,企業每新申請一件馬德里商標補助7000元,共組織全市216件商標申領資金補助,發放補助資金151萬元。去年我市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量達1569件,創全國之最、歷史之最。
2017年,青島在提升市場主體發展質量方面成效斐然,“個轉企、企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的梯次培育路徑持續推進——
從主體類型來看,全市民營企業總量達到39.7萬戶,同比增長18.5%,民營企業與個體工商戶在民營市場主體中占比比值達到34:66,較2016年上升1個百分點。
從企業規模來看,新納統“四上”企業1921家,新增納入企業數量創近年來新高。其中,“小升規”新增納統企業1536家,占全部新增納入企業的80%。
從產業結構來看,新登記第三產業市場主體21.6萬戶,占全部新增市場主體的85.9%。“企升高”總數達2039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92家,同比增長81%,其中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到85%以上。
從治理結構來看,全市私營企業中,公司制企業為37.4萬戶,占比達到97.4%,較2016年提高1.6個百分點。“規改股”企業新增693戶,其中,有限公司規范化改制604戶,股份制企業改制87戶。
從上市情況來看,上市及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157戶,其中,民營企業137戶,占比達87.3%。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霍璟祎 通訊員 周紹華)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