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成酒吧的拍攝現場。
文/圖 半島記者 裘石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在周星馳主演的《喜劇之王》中,一句簡單的臺詞道出了無數群眾演員的辛酸。近日,本報陸續接到多位群眾演員投訴,稱工資遭到“群頭”拖欠。為了調查島城群演的生存狀態,近日,記者以群眾演員的身份深入片場拍攝,16個小時30元的薪酬,讓群演的尷尬處境暴露無遺。近年來,隨著影視產業的發展,大批中外影視劇組陸續來到青島拍攝,但市場規則的缺失致使群眾演員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群演行業亟待規范。
■反映
戲拍完了,工錢不給了
25歲的劉洋是一名群眾演員,今年他通過劇組與群眾演員之間的“群頭”參演了一部電視劇,結果片子已經殺青,但是工資遲遲沒有結算。“我在里面客串了一個小角色。”劉洋介紹,當時“群頭”承諾給他幾百元工錢,可是到現在這些錢還沒有給。“雖然欠我的錢不多,但是欠的人很多!”劉洋說,目前沒有收到工錢的群演們已經成立了微信維權群,里面已經有100多人了。
在劉洋提供的欠款明細上,記者看到里面的欠款少的有100元,多則有上萬。劉洋說,9月中旬對方曾答復于近期結賬,但是至今一直沒有支付。“他打著一家文化傳媒公司的名義替劇組招群演,在坑完一些群演后會繼續尋找新人,新人以社會上的年輕人和在校大學生為主,就這樣循環。”劉洋直指對方的“坑人”行為。
記者首先聯系了劉洋口中的這家文化傳媒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他們之前確實與這位“群頭”有過合作,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了。該負責人說,他們之前也曾接到關于討要工資的投訴,他們還專門向劇組了解過這件事,劇組方面表示,相關款項他們已經向“群頭”結清。
記者隨后聯系這位“群頭”,他表示劇組不欠他一分錢,而且他認為應該發下去的款項,也都已經發了。至于劉洋反映的這些問題,或許是因為分包環節太多出現了問題,這些事情他說不清,而且也無法分辨那么多人的“真假”。不過他表示,如果對方認為自己有問題,可以直接拿著相關證據聯系他本人協商,也可以走法律途徑,他都會積極配合。
■體驗
“群演”是個體力活
劉洋告訴記者,他們的遭遇并不是個例,很多群演辛苦付出后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并或多或少遭遇過欠薪等問題。為了深入了解群演的生存狀態,近日,記者以一名群眾演員的身份來到城陽區一家影視拍攝基地,近距離體驗了群演在片場拍攝中扮演的角色。
記者注意到,在報名之前,“群頭”就給群眾演員打了“預防針”,提前說明劇組管飯,但一天的薪酬僅為30元,“如果想擴展人脈、愛好表演就報名,想掙錢就算了。”群頭介紹,當天的片場是張歆藝、譚維維、王櫟鑫等主演的一部院線電影,需要群演100名。
上午7時許,劇組的大巴從市區出發來到影視基地,100人集合完畢后,分三組坐在一個大廳里。由于當天的氣溫不到10℃,而片場需要群演身著夏季的短袖和短裙等,不少提前換裝的女孩被凍得瑟瑟發抖。在一上午漫長的等待中,十余位群演先后被劇組選去充當酒吧保安、服務員等角色,其他群演只能呆坐在板凳上。實在無所事事,群演們紛紛打起了“斗地主”,而另外一些群演把板凳放在大院內曬太陽。
中午,劇組給100名群演提供了一葷兩素的飯菜。下午3時許,工作人員一聲令下,全部群演得以進入攝影棚。原來攝影棚被布置成一個酒吧,為了烘托氣氛,100位群演被安排在酒吧各個角落,伴隨著勁爆的音樂,主角在舞臺上高歌熱舞,群演在臺下揮動熒光棒,并配合主角跳舞。
記者注意到,演出剛開始群演還能全身心投入,但從下午3點到6點,經過三四次不同機位的重拍,群演的熱情明顯下降,記者的腿腳也變得沉重起來。“上午沒事做,下午沒想到這么累,原來拍戲也是個體力活。”21歲大學生王沖坐在沙發上,被人造煙霧嗆得不??人?“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來了,以后打死也不來了。”王沖郁悶地說道。
■感嘆
半夜才散場是家常便飯
片場的拍攝一直持續到晚上7時許,吃完劇組提供晚餐后,數十位群演又回到攝影棚中。群演還是表演同樣的動作,為舞臺上的主角歡呼,但一下午的蹦蹦跳跳顯然耗費了群演太多的體力,幾位身材高挑的女孩只能蹲在地上休息。
不過,并不是每個群演都感到厭倦,李明就是其中之一。40歲出頭的他不僅是“群頭”,還“以身作則”,在片場飾演了一位“大哥”。“習慣就好了,片場就是這樣,還能見見明星,來玩唄。”李明說道。
經過3次重拍,晚上的拍攝終于宣告結束,現場傳來群演的歡呼聲,此時已是晚上10時15分,隨后,100名群演又在大廳內集合,幾位“群頭”開始清點人數。當記者踏上回市區的大巴車時,已是晚上11時許。據此,群演費了16小時的工夫才賺了30元。此時,早上還很興奮的群演經歷一天的拍攝,普遍困倦不已,甚至在車上就已進入了夢鄉。
回到家后,李明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這樣一條狀態:領著低微的薪酬,吃著日復一日的盒飯,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時常受著他人的不屑和冷眼,但群演一直在堅持,因為群演熱愛這份職業,熱愛犧牲自己鋪墊他人的道路,致敬一直奮斗在第一線的每一位群演。
■現狀
有人退出也有人堅守
“群頭”李明告訴記者,由于收入微薄,群演的流失非常嚴重,很多群演是大學生,為了爭奪群演,不同“群頭”之間甚至存在惡意競爭。不過,記者了解到,與湊熱鬧、看明星不同,還有一部分群演一直懷揣著夢想,他們期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獲得成功。1995年出生的辛佳辰就是這樣一名有想法的群演。
“我平時的工作是做平面設計,閑暇的時候就做群演!”辛佳辰告訴記者,從2015年“觸電”至今,他已經參演過十三部戲了。雖然群演的工資非常低,一次僅有三四十元錢,但是他樂此不疲。“《虎父犬子》中我演過一個小混混,那句臺詞我現在還沒忘呢!”辛佳辰說,演戲已經成了自己最大的愛好,而且他也看到了青島這個地域所存在的商機。
“以后萬達影都啟動起來,這方面的機遇會更大!”辛佳辰說,有不少出名的演員在成名前也都經歷了漫長的龍套生活,他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通過努力得到大導演的青睞,而退一步講,即使以后得不到別人的關注,在多年的圈子經營中,他也可以從中找到一些其他的機遇,同樣可以成就自己。
■呼吁
群演行業亟待規范
采訪中記者發現,由于身處地位的弱勢,加上沒有適當的市場規則,群眾演員成為最易被盤剝的對象。而游走在劇組和群演中間的“群頭”,有時候會扮演不太光彩的角色。“我們有的時候對有些群頭意見也很大,比如說一個群演跟著群頭拍戲,群頭如果不給錢,這個群演以后就再也不參加群演了,這絕對是一個損失,對整個行業也是一種傷害。”李明說。
記者注意到,每天三四十元,這早已是群演行業不成文的市場價,群演分為普通的群眾演員和群特演員等,群特演員的工資要比普通群演高一些。由于大多數人只是從事一天的短工,薪酬也是按天結算,無論是普通群演還是群特演員,幾乎不可能與群頭簽訂任何書面性質的協議,這也給日后的維權埋下了隱患。
對此,山東海康律師事務所的楊濤律師表示,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為避免損害群演利益的事情發生,最終還需在全行業內制定相關的法律,讓全行業的人嚴格遵守。作為群眾演員與“群頭”一定要簽訂相關合同,不管演多少天都要簽,并標明承諾的報酬,形成書面協議。一旦發生糾紛,可以直接依據合同來進行維權。
據了解,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橫店影視基地吸引了大量外地群眾演員前來拍戲,尋找自己的影視夢想。與“北漂”相對應,他們被稱為“橫漂”。為了維護群眾演員的權益,橫店成立了“演員公會”,充當劇組和群眾演員的橋梁。記者了解到,目前青島也產生了類似的“演員公會”。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成立“演員公會”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范群眾演員市場,但在維護群眾演員利益上并沒有實質性的改善。在目前電影制作越來越偏向制片方為中心的背景下,通過導演協會、制片人協會等組織扶植培育群眾演員協會是目前最佳的路徑。
(文中劉洋、王沖、李明均為化名)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