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副武裝鉆進煙道
近日,記者來到后海熱電公司,場區(qū)院內正在進行3、4號鍋爐煙道改造。煙道實際上就是連接鍋爐和煙囪之間的通道,就像人的腸道一樣。記者走近看到,巨大的煙囪拔地而起,一個個桶型及箱型裝置由長達60米的煙道串聯(lián)起來,蔚為壯觀。記者了解到,3、4號煙道內部被腐蝕性氣體腐蝕嚴重,局部已開始出現(xiàn)泄漏。這次改造就是將泄漏部位的煙道割掉換新,更換下的煙道重達60余噸。目前煙道主體改造已經(jīng)結束,剩下的只是對部分連接處進行焊接、打磨、除銹、上漆等,預計8月底完成。
由于常年“走煙”,要想進入煙道內部,還需要穿戴一些特殊裝備。正說著,工作人員拿來了長袖工作服、防塵口罩、安全帽等,記者穿戴完畢后只露出了兩只眼睛,“工作人員就算穿的再嚴實,一天工作下來也會弄的灰頭土臉,連鼻孔里也經(jīng)常全是灰,不洗澡根本不行。 ”
爬上爬下焊接刷漆
全副武裝好后,記者跟隨維修工沿著鐵梯爬到離地6米的高處,面對長60厘米、寬40厘米的小洞,記者傻了眼,“這么小的口怎么進啊?”“你跟著我先邁一條腿,再彎下身子,最后把另一條腿拿進來就行了。 ”維修工郭冬輝說著就給記者示范了起來。看他進出的非常流暢,但一輪到記者就無比笨拙,慢慢地才終于挪了進來。眼前豁然開朗,煙道內部比想象中要寬闊,差不多寬2.5米、高3.5米。只見郭冬輝兩腳蹬著支撐煙道的豎鋼管像猿猴一樣靈活地攀爬至連接處的橫鋼管,然后橫坐在上面,用電焊槍將煙道和外部導管焊接在一起,現(xiàn)場鋼花四濺。測溫計顯示,環(huán)境溫度差不多有35℃,而靠近電焊,溫度很快就飆升至40℃。
隨后,記者跟隨工作人員進入另一段煙道,維修工王曉斌正攀爬在橫梁上,往磚紅色的四壁涂抹著綠色抗腐蝕的油漆。由于煙道內的空氣流通性較差,記者又戴了口罩,雖然有鼓風機工作,但呆了一會兒仍感到氣悶。 “這很正常,”王曉斌解釋,“里面空氣很稀薄,有時候撐不到10分鐘就要出去緩一緩。 ”
煙道改造可節(jié)能減排
后海熱電有限公司副經(jīng)理王忠告訴記者,本次改造不只要改造破損的煙道,還要順便進行濕式電除塵工程。濕式電除塵工程是后海熱電同時進行的一項環(huán)保工程。目前,他們的設備煙氣中有害氣體及粉塵等的排放所占比例已達到國家標準,濕式電除塵工程是為了進一步降低、去除粉塵。改造完成后,燃煤鍋爐的排放標準將達到天然氣機組排放標準。 “此項工程從去年開始安裝,已經(jīng)完成了90%的工作,本月底就將結束。”王忠說,今年他們已經(jīng)完成了70%的設備檢修和80%的技術改造。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