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許多青島網友發現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時常會出現一些求助信息,并都附帶了一個“輕松籌”鏈接,點擊“我要支持”,就可通過微信支付為需要幫助的人捐款。“這種籌款方式是否可靠?捐的錢誰來監管?合法嗎?”網絡捐款的平臺引起了網友們的疑慮。對此,山東德衡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紅艷表示,網絡上發布的個人募捐信息,其實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建議大家在類似“輕松籌”的網絡平臺進行捐贈之前,一定要了解求助信息的真實性,謹防上當受騙。
白血病女孩遇詐捐
今年1月,18歲的廣東省四會市四會中學學生黃綺雯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醫院告知完成四期化療后可進行骨髓移植手術,手術費用約為40萬到50萬元。
3月初,黃綺雯通過微信搜索關注“白血病公益救助會”微信公眾號,她決定求助于這個公眾號。隨后,該公眾號客服要求她提供白血病報告結果、身份證等個人信息,并讓她發送自己微信支付的二維碼,方便捐款人匯款。同時,這個微信公眾號還組建了一個微信群,讓黃綺雯將親朋好友拉入微信群中,轉發呼吁捐款的文章。后來,同學提醒她,微信公眾號提供的二維碼收款人信息與她自己的不符,這時她發現僅收到了9人次捐款,只有50多元。“白血病公益救助會”回應說:“以后不要再找公益組織救你了,你這樣沒有人會幫你的。”隨后,該負責人退出了求助群,并把她拉黑。目前,這個微信公眾號已被注銷。
類似騙捐非首次出現,“白血病公益救助會”微信公眾號的注冊機構為深圳市華泰安業科技有限公司,據當地媒體調查,該公司很有可能是一家空殼公司。
微信“輕松籌”不輕松
網絡募捐平臺一般是籌款項目發起人在眾籌平臺發布信息,利用網絡募集救助善款,傳播速度快,籌款速度快,的確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求助者的經濟壓力,但也有不少網友對求助人所提交材料的真實性、求助人對善款的使用途徑、輕松籌平臺資金的流向和手續費過高等多方面提出了質疑。
有媒體報道,很多求助信息是犯罪分子利用人們的善心進行詐騙,帖內所留聯系方式多為外地號碼,打過去不是吸費電話就是電信詐騙。
曾被媒體報道過的一個案例是,為給患急性淋巴白血病的女孩籌錢治病,在東莞務工的張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展開眾籌。她把自己的身份證、手機號、銀行卡號等信息一并公布在網上,然而有不法人員卻利用其身份證復印件等信息購買保險,申辦高額信用卡,且要求變更其投保的手機號。所幸發現及時,張女士向相關開卡銀行及保險公司舉報,才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近日,記者的微信朋友圈里出現了多個眾籌求助信息,其中又以“輕松籌”數量最多,而“輕松籌”本身飽受質疑。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家住膠州的梁先生因為弟弟身患重病而求助于輕松籌,在親戚朋友的努力下籌集到了2萬多元。由于梁先生急著用錢,同時心存疑慮,因此想把錢提出來,卻遭遇了重重障礙。對此,梁先生提出了質疑:錢是自己的親戚朋友捐助的,為什么要取出來的時候不僅收這么多的手續費,還設置重重驗證關卡?
出現詐捐,平臺應負連帶責任
做為眾多眾籌平臺之一,“輕松籌”是由北京輕松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眾籌APP。朋友圈中頻現的“愛心求助”是通過“輕松籌”發起籌款里的“微愛通道”發起的,求助人只需在“輕松籌”平臺上的微愛通道中填寫求助資金用途、募捐原因,將病歷、檢查結果等資料拍照上傳后等待審核,通過后就可以進行眾籌。在自定時間內如果完成目標金額,籌款會自動終止,用戶可申請提現,并扣除2% 的第三方支付通道費及服務費,如果項目失敗,系統會自動將錢款退回到捐款人支付渠道。
為此,網友表示,求助者提供的資料都可能是偽造的,輕松籌如何審核以辨真偽?輕松籌有關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他們與公安機關有合作,可驗證身份證明和病情證明是否對應,此外,眾籌結束后,必須是求助人本人才能提款,若代為提款,須出具委托信、擔保函等材料。然而這讓網友們認為不夠嚴謹。
“我捐的錢,為什么進入了輕松籌公司的賬戶?”島城網友“咕嘰咕嘰”發現不少求助人提現時遇到了難題,資金誰來監管?誰來保證安全?上述負責人坦言,愛心捐款的確是全部進入該公司后進行一個結算周期,再由求助人提出提現申請。該負責人稱會保障資金用到該用的地方。
山東德衡律師事務所王紅艷律師認為,對于求助信息,網絡眾籌平臺負有核實義務,若發生詐捐、騙捐等行為,平臺承擔連帶責任。
律師:核實清楚再捐贈
“對于的確需要幫助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求助平臺,但是很多時候也擔心有人渾水摸魚。”對于網絡募捐平臺,許多網友始終抱有不放心的態度,他們覺得,該平臺并沒有相關的監管機構,也沒有相應的監管制度,僅憑申請人提供的保證信息和材料根本無法確認其準確性和真實性。
對此,山東德衡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紅艷表示,“輕松籌”之類的眾籌平臺是基于互聯網發展起來的新事物。但由于互聯網發展太快,目前法律管理處于滯后狀態,國家對這種籌款方式還沒有相關法律規定。所以,近期網絡上發布的個人募捐信息,其實是不受到法律保護的。王律師建議廣大市民在通過類似“輕松籌”網絡平臺進行捐贈之前,一定要了解求助信息的真實性,謹防上當受騙。
記者 李珍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